微信问诊医生倒赔2万元,儿科医生的廉价咨询,警醒了多少网上答疑的同行

文 / 奶瓶爱偷吃
2021-12-13 00:21

儿科医生赔了两万块钱

一个儿科医生因为微信问诊,赔了两万块钱,病儿的家长还是该医生的好朋友。

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小孩眼睛发红。孩子家长在微信里咨询他是不是因为发烧引起的,他说可能是吧于是让对方先用些眼药水观察看看。

结果后来小孩眼睛肿得厉害,都睁不开了,才去眼科看病,眼眶蜂窝组织炎,住院一段时间花了不少钱,这就找他赔钱来了,因为微信有截屏,还有通话记录,所以商量完价码以后也就只能认栽,这时候没有什么朋友交情可以讲。

廉价咨询风险如此高

对方之所以微信他咨询不过就是因为关系好的朋友里面就他这么个医生而已,假如另外还有个眼科医生朋友就肯定不想咨询他了。

所以说这种咨询很廉价,只是顺便问问的事情,可是医生如果把这个当作是家长里短的聊聊天,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是个炸药包。这个很廉价的咨询所带来的风险,比医生在诊室里看病要大上不知多少倍。

如果微信或者电话咨询是要收费的,那么就没这事儿了。这么说是真的很涉及人性的底线,但却是实情,现实就是这样冷冰冰的很残酷。

那句话说得真是很好啊:“我又不是医生,我怎么知道病会这么重?”对啊,人家又不是医生,怎么知道病会这么重,所以后来医院有了知情同意书这种东西,口说无凭,立字为据。

说白了吧,命是谁的那么谁的责任就最大,小孩是谁的那么谁的责任也最大,这个责任不是想躲就能躲得了的,哪怕主观意愿上想逃避责任,客观上也逃避不了,毕竟冤大头也没那么好找不是?

网上答疑莫逞能

人情和法理很须要区分开来对待,就以这例医疗纠纷来说,对于微信或是电话咨询病情不予回应也不作出诊疗建议当然是合乎法理的,但不近人情。特别是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去回答眼科的问题更是应该慎重,一般来说还是推荐到眼科去就诊比较妥当。

这么做确实让人感觉很没有人情味,但却合乎法理也合乎诊疗规范,起码将来朋友还是朋友,亲戚也还是亲戚。试想想当初他若是推荐对方去眼科就诊,那么初诊也就是开个眼药水滴滴而已,后面病情加重了该怎么治疗还是怎么治疗,结果大致相当,但合乎诊疗规范,所以纠纷就没有存在的理由。找不到人来充那冤大头,那两万块钱的赔款更是无从说起。

对此,广大网友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更是有网友说:

@sxy:本来就不愿意下班后再花时间忙工作相关的事,现在发现这个平台还是很有风险的,胆子本来就小,医患关系还这么紧张,决定停一切疾病咨询,包括熟人。熟人有时候咬人更凶猛,现实经历过的

@小医&花:医路漫漫,如履薄冰。这2万元,患者父母也拿的进去?

本文信息来源: 儿科黄哥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