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型腿、O型腿?孩子腿型正常不正常,父母可以这样判断

文 / 育儿攻略
2021-11-12 18:14

最近不少的家长向我们咨询了关于他们家孩子“X”型腿或者“O”型腿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好好地聊一聊这个话题。

“O”型腿(图 1a),医学上称为膝内翻,是指大腿和小腿轴线的交点偏离身体中轴线;

“X”型腿(图 1b),医学上称为膝外翻,指的是大腿和小腿轴线的交点偏向身体中轴线。

图1

膝外翻和膝内翻在孩子中是非常常见的骨科学相关问题,也有不少的家长会带着这类孩子找骨科医生就诊。然而,当中有很多孩子是生理性的,即通过后期发育下肢的力线可以自我纠正,对于这类孩子,通常只需要观察就可以了,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有病理性的膝内翻或膝外翻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和干预。

那么,如何鉴别孩子的膝内翻或膝外翻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正常孩子在7岁之前下肢会经历一个生理过程,即:膝内翻(“O”型腿)→变直→膝外翻(“X”型腿)→最终变直。

具体来说,通常在生理状态下:

  • 出生时下肢力线是内翻的,一直持续到孩子学步年龄(12月龄左右)内翻角度会进展到一个最大值;
  • 随后直到18-24月龄的年纪,会出现从内翻到直的转变过程;
  • 24月龄之后,直的下肢下线开始向外翻方向转变,并在4岁左右外翻角度进展到最大值;
  • 4岁以后,力线由外翻向直的方向转变,到7岁左右,下肢的力线不再变化并维持到成年后,最终的下肢力线通常有轻度的外翻(图2a)。大腿和小腿的轴线在膝关节处的夹角称为胫股角,其数值会随着年龄发生特征性变化(图2b);
  • 图2a

图2b

病理性的膝内翻或膝外翻有什么症状?

1、膝内翻或膝外翻常见的病理性因素主要有:

创伤性(膝关节周围骨骺骨折),代谢性骨病(佝偻病),骨性发育不良(Morquio综合征),骨肿瘤(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等。

2、病理性的膝内翻或膝外翻,通常还表现为:

单侧发生,身材矮小,发生时年龄大于7岁,以及表现为症状持续进展加重。如果还伴有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异常,易跌倒,足和膝关节肿胀、疼痛或局部皮温升高等症状,也应该优先考虑是病理性因素所导致的。

3、体格检查方面,有一个简单、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供家属参考:即保持孩子下肢伸直并双侧髌骨朝向正前方的状态下双大腿内侧相接触,测量孩子双侧内踝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大于8厘米通常怀疑是病理性的膝外翻(图 3)。

图3(来自Up To Date)

进一步的检查包括髂胫束的紧张度,膝关节韧带的稳定性,局部是否有肿块,行走步态是否异常,以及影像学的一系列检查等。由于这一类检查的专业性较强,因此还是建议家属带孩子找专业的儿童骨科医生进行咨询。

如果是病理性的,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生采取治疗手段进行干预,以达到有效的畸形矫正效果。

该如何治疗膝内翻或膝外翻?

一旦诊断明确,如果原发病有有效治疗的方式,需要优先治疗原发病,这样可以有效阻止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进一步加重。

其次,可以采用半骨骺阻滞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即在畸形凸侧的生长板放置小钢板,从而达到引导生长,纠正畸形的目的(图4)。

许多家长都希望通过佩戴支具或者矫形鞋这种无创的方式进行矫正,非常遗憾的是,很多研究证实:

这类治疗通常对病理性膝内翻或膝外翻是无效的,加上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也使得大部分孩子对支具或矫形鞋的配合性很差,甚至还会造成孩子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不建议给孩子佩戴。

图4

图4(a) “8”字钢板。

图4(b) 4岁女孩,创伤性左膝外翻畸形,通过手术在胫骨近端内侧放置“8”字钢板,术后16个月,左膝外翻畸形得到明显矫正。

图4(c)11岁女孩,创伤性左膝内翻畸形,手术在股骨远端外侧放置“8”字钢板,术后15月,膝内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c)。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成年人发生膝内翻畸形比较常见的病因。

生物力学研究发现,人类膝关节内侧所承受的重量占到了全部承重的70%,因此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骨性关节炎实际上是膝关节受力不均衡而非炎症所导致的。

长此一来,膝关节内侧软骨平面发生磨损,从而造成膝内翻畸形。对于生长潜能较小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发生的膝内翻或者膝外翻,“8”字钢板所代表的生长引导技术并不能有效的纠正畸形,可以采用高位胫骨截骨术、膝关节置换的方式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进行畸形矫正。

此外,外固定支架固定也是非常常用和有效的技术手段(图 5)。外固定支架不仅可以纠正膝内翻或者膝外翻,还可以有效纠正双下肢不等长。

图5a

图5b

图5a所示是一位17岁的男性膝内翻畸形患者,术前评估发现膝内翻畸形的发生中心位置在股骨远端,因此采取股骨远端截骨矫形术和外固定架技术矫正畸形,术后早期积极屈伸关节,加强下肢肌肉力量,并鼓励患者佩戴外固定架下地走路。一年以后,膝内翻畸形和双下肢不等长的症状到得到了显著改善。

图5b所示是一名43岁的严重左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女性患者,症状表现为左膝关节疼痛和左膝内翻畸形。通过外固定架矫正畸形,术后16个月,症状得到缓解,外观改善,患肢肌肉力量令人满意,可以实现单腿支撑承受身体重量。

参考文献

1、Dettling S , Weiner D S . Management of bow legs in children: A primary care protocol[J].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2017, 66(5):E1.

2、Greene W B . Genu varum and genu valgum in children.[J]. Instr Course Lect, 1994, 43:151-159.

3、Salenius P , Vankka E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biofemoral angle in children[J].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american Volume, 1975, 57(2):259-261.

4、Kling T F . Angular deformities of the lower limbs in children.[J].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987, 18(4):513-27.

5、Stevens P M , Pease F . Hemiepiphysiodesis for Posttraumatic Tibial Valgus[J].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2006, 26(3):385-392.

6、Driano A N , Staheli L T .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and corrective shoewear use in childhood[J].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edics, 1998, 18(3):346.

7、Sen C , Kocaoglu M , Eralp L . The advantages of circular external fixation used in high tibial osteotomy (average 6years follow-up)[J].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2003, 11(3):139-144.

声明:本文由骨科大夫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文章仅供参考和学习分享,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专家简介

陈述

主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师从著名儿童骨科专家李旭教授;参与了多项省级、国家级课题研究,并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在校期间被评选为“优秀研究生”,在三甲医院从事过多年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丰富。

临床专长:儿童骨科领域的病种如:DDH(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Perthes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脑瘫,脊柱侧弯,双下肢不等长等肢体矫形;儿童的创伤包括:儿童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等病种的诊疗。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燕华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对儿童、足、四肢创伤等造诣极深。现任汕头大学广州华新骨科医院儿童骨科副主任医师。

专业领域:

各种儿童步态异常(畸形、脱位、肢体不等长)、神经源性及创伤后肌肉无力)的分析和处理;足踝的功能解剖、各种足踝畸形(平足、高弓足、垂直距骨等)的发生机制、诊治原则和手术技术;脑瘫的临床评估和多水平/系统性外科治疗;髋关节脱位等髋部疾病的病理研究、临床评估和外科治疗;各种创伤后遗畸形的评估和矫正。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专业委员会足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儿童骨科学组委员兼秘书;

国际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小儿骨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关节外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青年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委员会小儿骨科专委会青年委员。

门诊时间:每周二、周五上午。

李旭

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Depuy-Synthes南方小儿骨科培训中心主任,AO中国儿童骨科讲师。现任汕头大学广州华新骨科医院儿骨主任,副院长。

专业领域:

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DH)、马蹄内翻足等各种儿童先天及后天性复杂肢体畸形;

各种骨病后遗症、儿童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脑瘫、肌性斜颈的治疗;儿童骨与软组织胂瘤、各种肢体少见病及疑难杂重症、儿童骨关节系统各种严重复杂创伤的手术治疗。

尤其在以马蹄内翻足为代表的足踝畸形矫正、DDH、Perthes病、四肢骨折等治疗领域,均有极为全面丰富的诊治经验。

教育经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一、二届小儿骨科专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小儿骨科学组主任委员;

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小儿骨科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四肢先天畸形学组副组长。

获奖情况:

2013年COA2013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获得者;

2014年中国第一位“APOA-POSNA(亚太小儿骨科学会-北美小儿骨科学会)”访问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唯医骨科风云人物”获得者,被评为“2016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位骨科医师”之一;

2018年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杰出贡献奖;

2019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第一届青年骨科医师创新大赛最佳手术设计奖;

2016-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骨科医师影响力风云奖”百强榜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一、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