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育儿有讲究,做好这三点,带娃省心省力
秋风瑟瑟,树叶开始凋零,好储备更多的能量迎接寒冬。
人体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在进行自我调整。
然而,稚嫩的孩子们,身体机能调节能力比成人更差。因此,气温降低,也是妈妈操心之时。
如何保护孩子不受风寒,平安度过凉秋、寒冬?其实只需做“自强”和预防,即提高免疫能力以及让孩子远离病毒。
有助孩子“自强”的办法有很多,而“秋冻”就是其中之一。
01
孩子要“秋冻”?怎么做更合理?
入秋后,天气渐凉,不少妈妈下意识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受冷,这反而容易感冒;而适当让孩子受点冻,进行“秋冻”锻炼,逐步适应低气温,孩子身体才能更抗寒。
中医认为,身体要随季节的变化而进行养生、调理。
秋季气温下降,浮于体表的阳气,开始收敛,肌表也由疏松转向紧密。
如果过早穿上厚衣服,持续的“高”体温,不利于汗孔的关闭,风寒之邪更易入侵。而让身体适当受些冷刺激,有利于肌表紧致,促进身体产热以及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抗寒能力。
比起成人,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未健全,抗寒、耐热力较差。长期给予恒温的环境,让大脑皮层下调节体温的丘脑得不到锻炼,阻碍其正常发展。
而让孩子适当经历气温的起伏,才能增强耐寒、抗菌的能力。
第一步,正确判断孩子冷热。
错误的做法:以手脚温度判断孩子冷热。
正确的做法:以后颈部温度为准。
孩子心脏功能较弱,输送至手脚的血液相对更少,手脚自然比体温更凉,以手脚温度判断孩子冷热,并不准确。
正确的做法是,以孩子后颈部的温度为准:触摸在衣服覆盖下的颈部处,温热但无汗,手脚稍凉为宜。
第二步,以体温为根据,把握好穿衣的度。
增减衣服需根据气温而变化,遵循由薄到厚,由少到多的规律,不急于戴帽子,切忌急加骤减,以免造成体温变化过大,而致感冒。
时刻关注孩子体温,酌情增减衣物。
触摸孩子的后颈,如果温热有汗,就需减掉衣服,并隔上汗巾,以免风邪入侵。但如果发现后颈干爽微冷,手脚冰凉,则需要增添衣服。
给孩子准备容易穿脱的外套,有利于随时增减。
1-3岁的孩子,活动量较大,平时就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而进行秋冻锻炼时,要时刻关注体温及其活动量,避免孩子过冷或过热。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气温在24°以下时,新生儿要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才能足够保暖,因此,1岁以下的孩子不适合秋冻锻炼。
同时,体质弱、气虚以及有基础病的孩子,也不宜秋冻锻炼。
秋冻,要保护好孩子的背部与腹部不受凉。最好从夏末秋初时就开始,晚间睡眠以及深秋时节,就不适合秋冻锻炼了。
02
“秋季进补,冬令打虎”,贴秋膘,孩子适合吗?
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是指在立秋这天多吃肉食品,把夏天流失的脂肪,补充回来。但中医认为,贴秋膘不只在立秋这一天,而是要在秋季进行能量补充。
《黄帝内经》中说:“一夏无病三分虚”。
夏天,身体气血都用到体表抗热去了,消耗较大,而此时脾胃也最弱、最寒,因此,一夏出来,人就会消瘦。
到了冬季,人体需要充足的气血,以保五脏六腑和生命之根,如果不把夏天消耗的能量补充回来,入冬后,人体就容易受到风寒及病毒的侵害。
而夹在冬夏之间的秋季,是由热到寒的过渡期,也是补充气血及能量的最佳时候,正确贴秋膘,能够帮助人气血充盈,安然过冬。
孩子正处于生长期,先天“肺脾不足”,身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而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如果孩子在秋天没养好肺阴,冬季就容易出现“食谷不化”的情况,即食物未经消化就排泄出来。
因此,孩子也需要贴秋膘,且重在养阴防燥,以保养体内阴气为主。
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油炸、辛辣以及葱、姜、蒜等食物。
多进食有润肺功效的食物:
水果类:无花果、雪梨,荸荠、柠檬、葡萄、甘蔗等。
蔬菜类:豆芽、大白菜、白萝卜、莲藕、银耳、山药、百合等。
谷物类:糯米、黑芝麻,玉米,绿豆等。
干果类:杏仁、红枣等。
其它:蜂蜜,鱼虾等。
让孩子多喝白开水,也可调入蜂蜜饮用。
再好的食物,适量才能起到最佳作用,因此在给孩子补充的同时,也要保持膳食均衡,切忌暴饮暴食。
贴秋膘不是单纯地增加脂肪,不是多吃肉或高热量食物,或进补保健品。如果大吃羊肉、狗肉、人参、肉桂等热性食物,不但不能获得好处,还会因秋燥伤身。
03
秋季传染病高发,怎么给孩子做预防?
秋季忽冷忽热,气温不稳定,是各类病毒的活跃期,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诸如流感、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泄、手足口病、以及红眼病等等。
养孩子,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前做好预防,才能帮孩子安然渡过“多事之秋”。
孩子呆在家中的时间较多,因此,保持居家清洁,能起到大部分的防范作用。
厨房和洗手间环境潮湿,最容易滋生尘螨和霉菌,因此,需要保持其清洁和干爽。而卧室也需多通风,勤晒衣被,让细菌没有生存的机会。
如果养有宠物等小动物,应及时清理毛发以及排泄物。
孩子用的餐具、玩具、洗浴用具需要定期消毒,避免细菌交叉传染。同时,帮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不饮生水或进食生冷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避免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长时间逗留,诸如游乐园、室内商场、电影院等地。如果一定要去,尽量给孩子佩戴口罩,并随身携带消毒巾,酒精消毒液等用品。
每天适量运动,能增加身体的免疫细胞,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
根据《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全天内,孩子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
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遇高温、高寒、雾霾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每日运动总量。
《指南》指出,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减少久坐行为,看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可以每天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带孩子出门运动,比如在小区的减速带,和他一起玩平衡车,滑轮,打球等等。
如遇天气等情况不能外出,也可以在室内跟孩子玩活动量大的游戏,比如,室内投篮。或使用跳舞毯,跑步毯等。
多带孩子做有趣味的游戏和运动,既能减少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也有利身体的健康。
花木经风雨,才能更葱茂,孩子历冷暖,身体更强健。
妈妈不焦虑,有思量,知尺度,合理地养育,让健康、快乐伴随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儿科专家李瑛:给父母的四季健康育儿全书》 李瑛
2、《徐荣谦:养好宝宝脾和胃》 徐荣谦
3、《黄帝内经说什么》 徐文斌、梁冬
4、生命时报,《入秋天气转凉,孩子“秋冻”有讲究!这份正确穿衣指南家长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