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个孩子的妈妈(一)——一声“妈妈”不可辜负

文 / 潍坊传媒网一点号
2021-09-28 09:16

1029个孩子的妈妈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

在潍坊市区浞河西岸有一所特殊的院落,一座圆伞形的建筑跟海棠、樱花、杏树、皂角树等高大树木错落有致地矗立在一起,如同片片张开的羽翼呵护着院落里的一切。

夏日的午后,一个50岁左右的女子,领着一群口齿不清、唧唧喳喳小鸟一样喊着嚷着“妈……妈、妈妈——”的孩子,顺着树阴走向院落西边的儿童乐园。那些塑板上的蓝色天空和海洋,黄色星星和木马,白色海豚和飞鸟,因为孩子们和“妈妈”的到来,像被温暖的生命力量突然打开的星愿城堡,一下子热闹起来。

这所特殊的院落就是民政部“蓝天计划”首批项目之一市保障民生重点工程——潍坊市儿童福利院

这个被孩子们喊作“妈妈”的女子,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最美社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的获得者,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杨守伟。

他们就是我的孩子

从事孤残儿童护理工作21年,先后成为1029名孤残儿童的妈妈。这21年里,她最懂得这声“妈妈”的分量;她最懂得,用大爱呵护这1029个孤残孩子,是一种怎样的隐忍与坚守。 人们也许想象不出,这位说话柔柔的女子,如何在21年里,用柔弱双肩为1029名孤残儿童撑起一个家?在大家用“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赞美她时,杨守伟总是淡淡地说:“也许别人这样认为,可我不觉得啊,因为他们就是我的孩子!”

他们就是我的孩子——这是爱,是责任,更是承诺。

2006年8月的一个中午,110民警送来一个只有几个月大的特殊孩子,名叫晓玉。孩子全身戴着盔甲一样,眼皮外翻,眼珠通红,脸上、眼角、嘴角流着鲜血,全身皮肤都翻裂起来,到处是血口子,许多伤口已经化脓,散发出呛鼻子的味道。护理员大都吓得不敢靠前。 “每个生命都有活下去的自由和权利!”一股强大的母性的力量涌上来,她走上前抱起了这个孩子。 经过医生诊断,晓玉得的是罕见的层板状鱼鳞病,无法根治,只能通过细心护理来缓解病情,减少痛苦。 孩子不哭,不闹,眼睛也没有孩童的光彩,只剩下混沌和无助。这个尚不谙世事的孩子被父母遗弃后,是经历了怎样的绝望才会止住哭声?这无辜的眼神是经历了怎样的伤害才会如此沉默、隐忍!每天照顾孩子时,杨守伟的心如同滴血一般,她既恨遗弃孩子的父母,又心疼这个小生命。

她坚持每天给晓玉泡澡,捧着温水一点一点洒在她身上,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她那又紧又硬的皮肤;慢慢地用碘伏消毒每一个伤口,小心剪掉浮起的“鳞片”;头上的皮屑裹住头发,越长越疼,就一点一点剪开……每次触碰到晓玉的皮肤,晓玉的手都会微微地颤抖,杨守伟知道那是孩子在疼!但孩子一声不吭。“晓玉坚持一下,妈妈轻点擦。”杨守伟不管她听不听得懂,总是边忙活边不停地跟孩子说话。 那份来自杨守伟指尖的抚触,仿若生命的电流,又像净瓶里的甘露,复苏着这个可怜的生命。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护理,晓玉身上的伤口开始一个个愈合,许多地方有了正常肤色。 这天,杨守伟像往常一样给晓玉洗澡,坐在澡盆中玩水的晓玉,突然喊:

“妈妈”。

手里正举着毛巾的杨守伟愣住了。孩子微笑着,眼睛明亮、清澈,分明是一条生命的河在流淌。那一刻杨守伟确定,这个小生命“活”过来了!激动的泪水在她的眼眶子里打转儿。

一声“妈妈”你最懂!一声“妈妈”不可辜负!

一声妈妈不可辜负

杨守伟懂得,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至多是一个合格的护理员,而要担起“妈妈”这个称谓,需要付出更多的爱与责任,需要更加专注于孩子的生命感受和心灵冷暖。

一声“妈妈”,一世托付!

杨守伟最骄傲的事,就是孤残孩子被家庭收养,走向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21年来,在杨守伟和同事的呵护下,儿童福利院先后有467名孤残儿童有了自己的新家。 那些身患罕见疾病的孩子,手术治疗效果是最好的,并且大部分都是越早手术越好,但这些弱小孩子的身体往往达不到手术要求。医生告诉杨守伟:“只有把这些孩子喂得饱饱的,体质跟得上,我才敢在孩子的小身体上划上一刀,否则孩子的生命不能保障。”因为医生这句话,杨守伟把让孩子好好吃饭当作头等大事,尽可能让孩子们多吃一口,尽可能给足孩子们营养。因为赶快吃饭,赶快手术,才能更快地进入收养家庭,去拥抱正常的生活。

让孩子吃好饭,吃饱饭,就是与生命在赛跑。

早产儿敏敏到福利院的时候,只有两个巴掌大,两腿和普通人的食指差不多粗细,还患有严重心脏病、肺炎、新生儿透明膜症等多种疾病,好几次病危。

面对这个生命微弱得像一根风中灯草似的孩子,杨守伟对她进行特殊护理,考虑到她胃肠功能不全,每天坚持少量、多次喂奶,尽量多地抚触,大概长到六个月时,逐渐添加蛋黄、菜泥、肉末等来增加营养。一岁时,敏敏的体格达到正常,杨守伟带她到医院做了心脏病修复手术。从作为家属签字,到手术室外的煎熬,再到陪床时的消耗,杨守伟的心几乎每一分钟都在悬着。但她知道自己没有权力退出,必须一次次扛下所有的压力。努力没有白费,敏敏终于健康起来,被一个家庭收养。 “我的孩子做好手术,就可以进入家庭,离开我们了!”说这话时,杨守伟忍不住哽咽着,“那种矛盾很纠结,像针扎一样。”把自己拉扯了多年的孩子送出去,哪一个妈妈会舍得?可是为了孤残孩子有美好的人生,她们必须舍得!

令杨守伟欣慰的是,健康起来的孩子一个个走进家庭走向社会,拥有了最好的归宿。纵有不舍,却无比骄傲。

为不幸的生命铺满阳光的花籽

尽管做了很多努力,有些孩子还是会因为病重而无法挽留住生命,这是让杨守伟最难过的。在那些小生命的最后时刻,杨守伟会把她的怀抱留给这些孩子,把最深沉的爱和祈祷送给孩子。 2010年6月的一天,110民警搬来一个纸箱,里面是一个大约2岁的男孩。 杨守伟给他起名叫心心。经过检查,心心右眼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的一种恶性肿瘤。经过四处诊治,没有好转,心心的右眼球被摘除了。一年之后,心心的左眼也被癌细胞侵蚀,血水经常会从眼睛流出来。

杨守伟每天都要给小心心清理眼睛里的血水,每次清洗他都会疼得哭。因为他喜欢吃煮鸡蛋,杨守伟就拿着鸡蛋哭着哄他。心心接过鸡蛋时,摸到了妈妈脸上的泪水,就不再哭了,他学着鸡下蛋的样子哄妈妈:“咯咯哒、咯咯哒……妈妈不哭,妈妈不哭”。心心的病情已经无能为力。在心心最后的日子里,杨守伟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他。一有时间就抱着他,给他讲故事,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2012年6月20日,他依偎在杨守伟的怀里,小手抓着杨守伟的手指,带着微笑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天,她给他穿上了红色的新衣服,“希望孩子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吉祥,不再有任何痛苦,这是我这个当妈妈的送他最后一程所唯一能做的。”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每当送走一个孩子,杨守伟都会本能地封存这一段关于孩子的记忆,把心中的爱送给新的生命。因为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她的呵护。

有人问杨守伟:“常年累月承受跟孤残孩子的生离死别,你不压抑吗?”

“我没时间压抑。”杨守伟说,“对我们来说,只要抓紧时间,多干一点,孩子们就多受益一点。”

这么多年来,她所有的心思,都为了让那些孤残孩子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哪里有时间压抑! 她和护理员妈妈们背着人抹去眼泪,转过身来,就是面对孤残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 走在每一个房间,那些身患先天性疾病的儿童,你朝他们挥挥手,他们会开心地纯净地笑着,向你挥挥手。

那些站不齐整、坐不端正的孩子们,当你走过窗前,他们会乐呵呵地朝着你喊:叔叔好!阿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