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李波:春捂秋冻,孩子秋冻有讲究!如何秋冻才能更健康?

文 / 妈咪育儿故事
2021-09-03 18:09

小儿推拿李波:春捂秋冻,孩子秋冻有讲究!如何秋冻才能更健康?

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侵权必究,小儿推拿李波!!!

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来,由于几场秋雨的光顾,气温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许多朋友急忙换上了长袖长衫,甚至更厚的服饰。自古至今我国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但面对转凉的天气,有的人仍然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之际,仍恪守秋冻的信念,结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其实秋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少穿衣服,应该“科学地秋冻”。那么,时下正值秋季我们要如何科学的冻一冻才健康呢?

一、什么是“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我国民间传统养生谚语,来源于先秦时期的四时养生思想。《春季摄生消息》记载:“天气寒暄不一, 不可顿去棉衣”,就是说乍暖还寒时节天气冷暖变化不定,阳气始生尚不旺盛,不可突然减掉衣物。《冬季摄生消息》记载:“寒极方加棉衣”,是说在气候比较寒冷时逐渐添加衣物, “不得一顿便多”,切忌没有过渡突然更换厚重的服装,如果一下子穿得过多,不利于阳气收敛,容易导致疾病侵袭。

二、秋冻的原则是什么?

1、“秋冻”不意味着要挨冻从中医角度讲,“秋冻”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另外,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

“秋冻”的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2、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3、早晚要保暖

早,气温比较寒冷,早起晨练要添加衣物,注意保暖。晚,当太阳公公下山后,你会感觉到温度急剧下降,劳动一天后身体又略显疲惫,正是外邪入侵的时候,一定要保暖。

三、小孩秋冻可防病

很多父母在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时,会向医生咨询如何增强孩子的体质,使孩子少生病。由于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所以在天气忽冷忽热时,比成人更易染病。不过这种体温调节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日常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的。

中医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为秋天是阴长阳消的季节,所以要养阴为主。同时,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因此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此时进行所谓的“秋冻”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抗病和抗寒能力,还能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作用。

“在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较高,可以不必过早给孩子添加衣服;到了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这时穿衣就要有所控制,适当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穿衣过多出汗,伤阴耗气;而到了晚秋,秋冬交接,则更多强调的是防寒保暖。”

因此,除了年老体弱和患有慢性病、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之外,对多数人来说,“秋冻”之说还是符合健康养生的科学道理的,特别对于身体健康的小儿尤为必要。

四、秋冻方法:循序渐进进行冷适应

那么如何进行秋冻呢?

首先是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中医认为,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过暖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实际上,过早地让孩子过度保暖,会导致孩子在身体出汗时不易觉察,反而容易诱发感冒。

其次就是进行冷适应。从秋天开始,父母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冻”字上做文章,少穿衣、多裸露,让肌肤接触空气和阳光,久而久之就增添了“秋冻”的底气。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孩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

第三,在小儿耐寒锻炼中,一定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小儿耐寒锻炼应循序渐进,防止“冻而不动”,这就要求小儿要多进行户外锻炼,但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时不宜“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热即可,否则凉气会通过表皮扩张入侵肌体。

另外,在秋季,由于早晚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一旦受凉,则很容易引发感冒发烧。那么如何辨别宝宝穿的衣服是多还是少呢?穿衣,对于成人来说是以稍有凉意为好,而对于幼儿,则不能照搬成人的做法,而应以不打寒颤为宜。有两个方法可以判断,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这两个部位只要摸着不凉就行。

五、小儿秋冻要分清体质

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只要天气许可,幼儿都要多到室外活动。体弱多病的幼儿,在多进行室外活动的同时,却不宜盲目地进行“秋冻”,而是要重点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和严寒的冬季。

小孩适不适宜秋冻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秋季是锻炼孩子体质、增强其御寒能力的好时机。健康的小孩进行适当的秋冻,能很快地适应气温由暖变凉,帮助孩子迎接寒冷的冬季。不过,体质状况不同的小孩,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保健措施。

1、如果宝宝爱生病,消化不好,平时手脚也是冰凉的,甚至有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慢性症状,说明体质是比较虚寒的,很容易受到寒风而生病,不适合“秋冻”。反而需要更谨慎地增减衣服,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2、有的宝宝体质比较好,或者内火比较旺,手脚心总是热的,爱吃肉,爱出热汗,大便干。他们不用急着添加过厚的衣服,穿得太多反而一热就特别容易出汗,一出汗更容易着凉。

3、如果是脾胃虚寒的小孩,这些小孩一般表现为瘦弱、脸色发黄、食欲不振等,则尽量不进行秋冻。这类小孩本身就容易得疳积,如果进行秋冻的话,可能会比其他小孩更易得病。如果脾胃虚弱比较严重,建议去医院让医生诊断一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理。

4、气虚的宝宝——不适宜"秋冻",根据天气及宝宝的表现慎重增减衣物。

有些宝宝存在面色发白、没精神、消化不好、大便较稀、手脚冰凉等表现,这类宝宝属于脾胃比较虚弱的宝宝,不适合“秋冻”,否则盲目地“冻”,可能对宝宝的健康更不利,所以增减衣服应当更谨慎。而且,最好找中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

5、生活在南方的宝宝——适当延长"秋冻"时间,通过改善饮食及生活环境等防潮防湿。

北方昼夜温差比较大,所以应当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地给宝宝增减衣服。但是南方秋凉来得比较晚,而且昼夜温差变化也不大,所以可以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晚一点、慢一点给宝宝增加衣服。而且南方的气候比较湿冷,应当注意帮宝宝祛湿,比如宝宝的被褥多晾晒来防潮防湿。特别湿冷的天气,要多穿一点,尤其要脚部保暖,避免湿气进入宝宝体内。除了注意饮食的均衡,食物最好清淡一些,适量减少大鱼大肉等厚重的食物,有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多给宝宝吃一些利湿的瓜类蔬菜。

6、哮喘患儿对温差反应很敏感,如果盲目迷信“秋冻”,没有及时给孩子添加衣服,引起呼吸道感染后,会诱发哮喘发作。此外,体质比较羸弱或大病初愈的孩子暂时不宜秋冻。

六、孩子秋冻要保证三暖

人的正常体温总是要维持在37℃左右,一方面是要靠自身的调节,同时需要通过增减衣服来辅助。捂得太多或穿得过于单薄,都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所以即使“秋冻”也要把握好度。另外,宝宝的脚部、腹部和上背部这三个部位要注意保暖,上背部是肺脏的敏感区域,如果着凉,宝宝很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给宝宝穿个小坎肩,可以有效保护上背部。

1、背暖:背部容易出汗,要及时擦干,不然汗液蒸发带走热量,着凉很容易感冒。背部保持一定的温暖可以减少感冒的发生。

2、肚暖:腹部保暖就等于脾胃的保暖。小肚子着凉了,会影响消化,引起腹痛、腹泻。特别是睡觉的时候要盖好肚子,不然感冒是分分钟的事情。

3、足暖:下肢对温度变化很敏感,血液循环较慢,保暖能力差。老一辈常说的“寒从脚起”,提醒的就是脚部保暖的重要性。

七、孩子“秋冻”注意事项

1、 加强运动秋天应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并进行体育锻炼,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耐寒和抗病能力。

2、耐寒训练入秋后不要急着给孩子加衣服,逐渐让孩子适应秋的“凉”。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用冷水洗手、洗脸,让孩子对“冷”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3、刚醒时不要立刻出门孩子刚睡醒时不要马上去户外,应该在室内活动一会儿再出去。另外,如果孩子在外边玩得满身大汗时,也不要立刻脱掉衣服,以防受凉。应给孩子擦干汗水,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衣服。

4、衣物增减宜有度在孩子“秋冻”这件事上,父母应把握好一个度。比如,我国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父母应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以防孩子生病。

5、什么气温不适合“秋冻”?

一般户外温度降低到10度左右,就应该结束秋冻了。

从时间上,秋冻最好只在初秋,到了晚秋,极易着凉,给宝宝添加衣服是十分必要的。

在地域上,北方秋天凉得早,昼夜温差更大,以免万一,孩子还是少“秋冻”。南方秋凉来得晚,有时候入冬后都不太冷,更加适合“秋冻”。

科学合理的秋冻才是最健康的,家长们也要适度的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