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残疾预防日 | 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二)

文 / 北京残联
2021-08-25 12:27

2021年8月25日,是全国第五个残疾预防日。今年残疾预防日的主题是“加强残疾预防,促进全民健康”。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围绕今年的宣传主题推出智力残疾预防的相关知识,以实际行动推进残疾预防,关爱残疾儿童,加强早期预防,建设健康北京。

智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

一、认识早期干预

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0-6岁)即人生的最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习最容易、最快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很强,从医学、康复、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早期干预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为改善经济、文化等不利家庭儿童的受教育条件所采取的一种补偿教育,由政府资助,建立不同形式的托幼机构或服务系统,向这些儿童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性服务及家长指导综合性服务。在特殊教育领域,主要是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所提供的治疗和教育服务,通过帮助儿童在社会、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其能进入正常的教育系统或接受特殊教育。

早期干预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五六岁以前的儿童所采取的预防、鉴别、治疗、教育、训练措施的总称,它用于发展可能偏离正常的幼儿。早期干预的对象包括已经确定有智力发展落后症状的儿童及由生物医学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可能有智力落后危险的儿童。

二、早期干预的意义

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智力残疾儿童成长,降低残疾儿童的发生率,对已出现障碍的儿童能提供及时的治疗或缺陷补偿,有效阻止残疾的进一步发展, 把握生命、生活的最初阶段,为特殊儿童终生发展做准备。早期干预的奠基作用、形成的习惯、开启并建立的生活方式,对特殊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早期干预包括给予家庭支持。家长伤心、绝望,无法接受孩子残疾的现实,长期停留在这种状态,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即使能正确接纳这种现实,但缺乏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无法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早期训练。早期干预给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心理辅导、转介服务,协助家庭亲子教育,并搭建家长之间沟通的平台。早期干预需要专业人员与家庭共同完成,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早期干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更充分体现了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心关爱和重视,使得许多残疾儿童在生命的早期就能与普通儿童一样享受发展权利和机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早期干预工作者进入社区、家庭,并联系家庭与社区管理者、社区居民等沟通,使人们能正确认识、理解、尊重、帮助、支持残疾儿童及家庭,并投入到早期干预中。

三、智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接受了早期干预的智力残疾儿童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进入普通小学、培智学校,能够融入社会,积极生活。

智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和社会服务。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和训练,在监护下,生活多可自理,甚至可做较简单的社会工作而自食其力。家长和学校应帮助孩子克服行为问题,社会应对残疾人的父母给予道义上的支持。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致力于改善智力残疾人的生活及受教育状况,为实现他们平等的生命权利及和谐融入主流社会而努力。系统全面地结合医疗、教育、康复技术、社会工作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智力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医疗、教育、社会等全面的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