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源于口吃矫正的实验,造成了二十多名孩子的悲惨一生
关于口吃,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认为,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的神经肌肉反应有所差异,且口吃者的两个大脑半球活动不平衡,通常表现为左前额脑的一个区域活性很低,而右半球的相应区域十分活跃。因此,当时的医学界认为影响口吃的是生理因素。
但从小口吃的温德尔·约翰逊却在长时间的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口吃与生理原因关系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家庭、学校、社交等环境中的各种明示和暗示打断了儿童原本正常的表达,先是形成了阅读障碍,继而形成了语言障碍。最后导致口吃的出现,影响了许多人的正常生活。
一场荒诞离奇的实验出身于富裕家庭的温德尔·约翰逊很小的时候其实并不口吃,在五六岁之前他甚至还可以背诵莎士比亚的短诗,是家庭中的小神童。但在五六岁之后,这个原本口齿清晰、表达流畅的孩子却遇到了说话的难题。在之后的二十几年时间中,口吃成为他抹不去的一个记号。
从爱荷华大学攻读心理学、语言病理学、生理学之后的他,最终在博士毕业后决定用一场实验来验证他的想法。在助手都铎的帮助下,他找到了二十二名孤儿,其中10名口吃儿童,12名正常儿童。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他将这些孩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验证口吃是否和生理有关。在长达数年的实验后,温德尔·约翰逊确定了如今还在沿用的事实:口吃主要来源于环境对儿童的明示和暗示,以及情绪变化对孩子语言的影响。
然而,功成名就后的温德尔·约翰逊,却仿佛是忘记了这些接受实验的孩子,他们中很多人因为口吃而患上了抑郁症,结果每天都要服用药物才能睡觉、生活。口吃的实验,为后来的孩子提供了帮助,却让这些孩子遭遇了一生的梦魇。
口吃,带来了哪些严重后果?
平时我们谈到口吃,提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结结巴巴”,这大概是大众对于口吃的第一印象。可事实上口吃对儿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不如我们看看这些严重的后果:
1.自卑、怯懦
如果说刨除口吃这个因素来看这些孩子的话,恐怕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孩子有些腼腆、不爱说话”。可如果将口吃重新代入到孩子身上,“腼腆的孩子”就会变成“自卑的孩子”,因为口吃作为一个表达障碍,不仅摧毁了孩子的语言,还连带着他们的自信也一并摧毁。
2.暴躁的性格
如果说面对外人是极端的自卑,那么口吃儿童在家中则是极度的暴躁,稍有不如意就会暴跳如雷。去年我们机构还有这么一个小孩,平时看起来倒是挺乖巧,可一旦哪里不满意了,动辄就是扯着嗓子在那里喊,甚至有的时候直接踹墙,在原地蹦蹦跳跳,总之是非得要闹出大动静。
3.学习效率降低
尽管温德尔·约翰逊是一个口吃博士,但并非所有的口吃儿童都能如此,大部分遭遇口吃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效率降低、理解能力差等表现。不少家长还以为这是孩子没有认真听讲所以才会这样,其实并非如此,这就是口吃儿童的普遍表现。
现在的口吃矫正,很科学
当孩子的语言表达可能出现卡顿结巴的时候,父母们此时要注意观察,确定孩子是假性口吃还是真性口吃,这个过程大概在一个月左右。如果孩子是真性口吃,此时就需要尽快开始语言矫正,避免错误的语言状态继续存在。
看了前面那个实验之后,父母们也不要担心,现在的口吃矫正相当科学。简单来说,目前的口吃矫正基本上可以分为这样几步:观察孩子的语言特征、注意孩子的心理表现、评定孩子的全面情况、确定矫正方案、开始矫正。当然,这是一个大概的流程,针对口吃儿童的不同情况,许多方面还要进行调整。
因为口吃也分为连发型口吃、难发型口吃、掺音型口吃、中阻型口吃、伴随型口吃,不同情况造成的表现也不同,矫正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矫正方案,确保儿童的语言情况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矫正。
在矫正完成后,父母们要尽量在家中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避免口吃再次反复。口吃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缠的问题,如果粗心大意就会出现反复的情况,然后再次影响孩子的语言,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
不过,相比较于上世纪来说,至少现在的口吃儿童不用担心自己顶着结巴卡顿的说话生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