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脑瘫宝宝有哪些表现

文 /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2021-04-14 00:18

随着新生命的降临,家长们该如何观察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宝宝发育迟缓怎么办?相信这是很多爸爸妈妈担心的问题。我们科学系统的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期:一般脑瘫在新生儿期很难作出诊断,只有严重的痉挛型在新生儿期可以作出诊断,表现为伸肌张力增高(正常新生儿屈肌占优势),仰卧位时双下肢伸直,外展困难,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肘屈曲,两手紧紧握拳。但大多数痉挛性脑瘫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活动减少。

这一时期如有以下症状应引起警惕,如吸吮困难、觅食反应差、过于安静或特别易激惹、不停地啼哭等。

1-5个月以内的婴儿:可通过检查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了解肌张力,正常2~3个月的小儿能抬头,而痉挛型脑瘫儿童则因颈部肌肉张力低下,头下垂。扶腋下呈直立位时,正常小儿下肢呈屈曲状,而肌张力高的儿童则表现下肢伸直、内收,呈剪刀状。

正常小儿3~5个月时躺在床上常常会将两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双手,脑瘫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无此动作。如果两手紧握成拳(拇指紧握于手掌中)属异常,如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紧握,则紧握的一侧不正常。正常3个月小儿俯卧时能抬头,脑瘫儿童抬头困难。正常儿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脑瘫儿童不能。

婴幼儿检查原始反射有很重要的价值,脑瘫儿童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此阶段的脑瘫常表现为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对突然出现的音响或体位改变常表现为惊吓状。家长给儿童穿衣困难,很难将其手臂插入袖中,换尿布时难于把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边缘或水时,全身立即成僵硬角弓反张姿势。

6个月~1岁:正常儿6~8个月能两腿伸直独坐,而痉挛型脑瘫儿童因肌张力增高不能两腿伸直成坐位,直立位时膝关节不弯曲,两下肢僵直、双足尖着地。7~8个月以后还不会爬也是脑瘫儿童常见症状,正常情况下爬时应双上肢交替向前移动,双下肢也交替地伸屈,如果爬时只是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运动,像跳兔那样则常是下肢瘫的表现。8~9个月正常儿出现降落伞反射,脑瘫儿童在此年龄段不出现此保护性反射。

脑瘫患儿在1岁以内往往不表现肌张力增高,常常安静地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随着年龄增长,在自主活动时表现为异常动作增多,例如取物时,很难直接抓住想要取的东西,上肢挥动难于接近物体,精神紧张时更明显。早期婴儿面部出现怪样表情,或吃奶时找不准乳头,表现为吸吮、咀嚼困难,经常张嘴,伸舌,构音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