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手记」:小心,你的养育方式正在导致子女过度焦虑

文 / 见世屋
2021-03-31 18:27

很多人,包括很多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数据,都证实焦虑是人类固有的本能,毕竟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人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对危险环境的恐惧(焦虑的高级状态),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遇到危难时,我们根本来不及想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只能单纯地做出生物反应,在危机关头,我们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到恐惧,然后采取相应的自我防御机制,应激反应意味着我们的反应先于我们的理性思考,并最终发展出了全人类共有的行为模式:战斗、逃跑、木僵。

比如:

我们也可能会战斗,在行为上表现为挑战、准备进攻或防御……

我们可能会本能地逃跑,在行为上表现为奔跑、躲避、呐喊、求救……

我们也可能会僵住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什么行动也做不出来……

人类经过几十甚至几百万年的进化,“恐惧”一代代地遗传下来。

经过这么多年对自然的改造,大自然变得更为适宜人类生存,人类体验到的极端恐惧情绪的概率正在变少,但是比恐惧低一些的焦虑情绪却一直伴随着我们。

当我们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时候,我们依旧会大脑飞速运转、肌肉紧绷、手心出汗,让我们时刻保持警觉,反应灵敏。

在所有影响焦虑情绪因素中,其中很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的焦虑水平,将直接影响子女的焦虑情绪状况,不同人格类型的父母教养出来的子女,他们体验的焦虑情绪却会有很大不同,那些性情温和、情绪平稳、深思熟虑、头脑冷静的父母,子女体验到的焦虑情绪会少很多。

那些父母平时本就敏感,情绪波动较大,消极被动,容易激动,神经高度紧张,容易自寻烦恼的父母,养出来的子女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情绪。

再者,那些拥有一个过于严厉,要求很高又很难达到父母要求,或者父母对他们有情感上或(和)身体虐待的儿童,往往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情绪。

以下是我从事心理咨询事业过程中经历的一个案例:

一位叫刘丽的妈妈,从孩子出生的时候开始就一直过度保护她的独生女,她时刻都在担心女儿会出意外,为此,她将女儿的室外活动范围控制在自己可见范围。在女儿小的时候,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女儿现在已经长到14岁了,已经上初中三年级,刘丽依然坚持每天接送。

每当女儿自己提出自己去上学的时候,刘丽就会有话在那等着:“你还小,还不知道外面世界是多么危险,尤其你是一个女孩子!过马路的时候,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大货车撞到;还有,学校操场后面是一片树林茂密的,很少人出入的荒地,冬天又黑得这么早,现在坏人这么多,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

显然,刘丽是一个过度焦虑的妈妈,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所以时刻保持着对周围环境的警惕,即使目前的生治中并没有出现真实发生过的危险。

过度保护使刘丽长期处于一种持续的焦虑和戒备状态,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同时,她也给女儿带来了短期甚至长期的影响,如果不教会女儿依靠自己的判断过马路,或者不教会女儿去学习那些保护自己的常识,这很可能意味着,在将来需要独立面对外界时,女儿会成为一个特别不自信的人。

更严重的是,刘丽在不知不觉中将她的焦虑转移到了女儿身上,这种转移恰恰使她过马路产生过度的恐惧。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这样家庭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在日后的日子里面容易跟家长产生隔阂、逐渐讨厌他们的父母,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立自主的需求,强烈地掌控自己命运的需求,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人生自己不能做主的时候,他们会把这种不满发泄到“罪魁祸首”身上。

女儿毕竟终有一天要自己独立面对过马路、独立面对外面复杂环境的问题,那时她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会与他人相处,处理棘手的工作,适应复杂社会,这样才能获得自信,继续自己的人生。

因此,合适的做法是,该放手就得放手,首先是父母学会克服焦虑,给子女自己做主的机会,不妨让他们在外面“摔摔跟头”,这样,孩子也就才慢慢地真的长大了。

压力是成人变得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你倍感压力的时候,也就是你焦虑水平持续上升的时候,对照下面一个清单,看看你目前的焦虑水平怎样呢?如:

家庭矛盾;

受伤或生病;

怀孕;

结婚;

离婚或分居;

破产或欠债;

换了一份不熟悉的新工作;

家庭成员生病;

居无定所;

被解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