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析“肛门人格”:成年人也有肛欲期,有性的人才“完整”

文 / 第一心理
2021-03-30 18:2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网络论坛,有关心理学的兴趣小组中,有一个这样的问题“成年人会出现肛欲期吗?如果会,通常出现在多少岁?”

这个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其实是一个不可理喻的问题,因为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学说(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而言,“肛欲期”是人类在1岁到3岁所会呈现出来的“性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性”是促使人类心理成长的最大因素,并且“性”还可以帮助人类进行成长以及人性的完整。

弗洛伊德将人类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过了0岁到1岁的唇口期,就进入了人生的第二阶段,一岁到三岁这个阶段被弗洛伊德称为“肛门期”或者“肛欲期”,这个阶段的孩子会通过排泄或者玩耍排泄物来寻找快感。

在这个阶段,由于孩子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充足,所以小孩子会把自己的肛门区域看作是一个比较陌生并且新奇的区域,还会将自己的排泄物视为陌生事物,并且会认为这些与自己并没有之间联系。

弗洛伊德认为,有些人对于肛门的性冲动大多源于在这一阶段(肛欲期)对肛门区域的这种独特感情。

肛门区域和个体人格

当人类经历肛欲期的时候,父母作为成年人出于成熟的认知,通常会阻止孩子玩耍排泄物,甚至除了口头教育,还会动手打骂孩子,所以这种隐忍在人们心中的欲望就会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会受到惩罚的”。

所以有些人会在这个时候出于一些“反叛”的性格,恰恰会依恋上这种感觉,并且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之内,都对这种微妙的感觉念念不忘。

相同的道理,在“肛欲期”之前的“口唇期”,也有着和这一时期相同的特点,也会导致人类对相关感觉产生依赖。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种延伸,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其实是隐藏在个人内心深处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以某些方式显露出来。

举例说明,如果一个人在“口唇期”形成了依赖,那么很有可能在成年之后表现的喜欢吮咬物品、吃手指、咬指甲、抽烟等等。

但是如果采用强硬的措施进行干预,或者有意识地控制,就会很容易导致精神类疾病。

所以作为一个典型,在“肛欲期”就形成某种依赖的人,在成年之后,如果不能够通过很好的心理治疗走出这种困境,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肛门固着型人格”或者“肛门人格”。

肛门人格的意义

弗洛伊德对这一概念也有相关的理论看法,弗洛伊德称之为肛门排泄或者肛门固着人格。

拥有这样人格的人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通常这类人都会表现出一种生活没有条理,做事情没有规律,讲话表达没有逻辑等等。总的来说,就是生活比较杂乱,并且不去规划和约束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而拥有“肛门人格”的人与之恰恰相反,他们会表现的十分严谨,甚至有“强迫症”,日常里会有洁癖,做事的时候会表现的不善变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小心翼翼,让身边的人都难以接触。

在了解了以上两种人格的外在表现后,那么这种不正常的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弗洛伊德认为,“肛门型人格”以及其不同的“子人格”,都是源于人们在小时候经历“肛欲期”的时候,父母对其反应和处理方式的不当形成的。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对其的行为表示强烈的反对,并且始终没有找到能够妥善处理的办法,那这个人在长大之后形成“肛门人格”的几率就会很高。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对于排泄物的行为进行夸奖的话,那么,在孩子长大之后,形成“肛门排泄型人格”。

所以,对于父母而言,尽量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独自上厕所,并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对排泄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急于严厉地管教孩子。

成年人拥有“肛欲固着型人格”特点,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父母在幼儿时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正因如此,最终导致了这种人格的形成,并且这种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综上所述,人类的人格是有可塑性的,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不要等孩子形成了畸形的人格时再追悔莫及。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Weinstein, N., Deci, E., & Ryan, R. M. (2011).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tegra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st identit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0, 527–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