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关于儿童抽动症的家庭营养干预,这些知识要掌握
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呈现高发态势,儿童抽动症是其中一种。儿童抽动症好发于4-12岁儿童,呈低龄化趋势。
抽动症儿童一般有如下表现:身体不同部位如面部、颈部、躯体等不自主抽动、发声,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秽语等症状。
儿童抽动症常伴发其他神经、精神、行为或发育障碍,如多动症(ADHD)、违力对抗(ODD)、焦虑(Anxiety)、孤独谱系障碍(ASD)、强迫症(OCD)等问题。
抽动症状长期存在,对患儿存在心理、社交、情绪影响。此外,该疾病存在病因复杂、病情易反复且无规律、病程长且愈后不明确的特点,使得该疾病存在明显的家庭社会影响,患儿家庭普遍存在父母焦虑,家庭幸福感低的情况。
目前,儿童抽动症无特效药物治疗。国内外临床常用药物多为抗精神病类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可乐定、利培酮、阿立哌唑等。然而,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仅抑制症状,并不是治疗。多项研究显示,上述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对儿童群体应更为谨慎。
对患有抽动症的儿童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其与某种特定的器质性改变相关。儿童抽动症一般起病于发育中,症状随发育变化,伴随发育的完善,部分患儿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因此,儿童抽动症与各系统发育,尤其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及各系统对神经系统的穿透作用相关。
在家庭中,如何保证抽动症儿童科学的饮食结构促进包括儿童神经系统在内的各系统发育平衡?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低糖饮食。高糖饮食可造成很多健康问题,这一点在医学领域和营养学领域已达成共识。就神经营养代谢机制而言,糖的代谢引起B族维生素的流失,从而影响儿童神经发育。因此,抽动儿童应该控制糖的总摄入量,为神经系统健康发育创造条件。
2.控制咖啡因及可可制品的摄入。咖啡因和可可制品易引起神经兴奋,造成儿童抽动症状加重的可能。因此,抽动症患儿家长应适当控制患儿巧克力、可乐、咖啡的摄入,避免症状发生变化。
3.食物多样化营养均衡。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取充分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才能保证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健康生长和功能稳定。儿童的饮食中应该包括肉、蛋、奶、果蔬、豆制品、海鲜等尽可能多的食品种类,确保营养的全面摄入。
4.抽动儿童的食物和制作应体现自然的原则。在食物精加工和深加工的过程中,营养成分易流失,造成营养摄入率低的情况。
另外,为了追求儿童食品更好的口感,深加工中难免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大量抽动儿童报告了对食品添加剂过敏的情况。因此,抽动儿童的饮食应追求自然的食物和简单的加工,避免营养流失和食品添加剂的不良影响。
5.科学补充营养素。介于儿童营养摄入、吸收和代谢的个体差异,抽动症儿童营养素的补充应遵循科学的原则,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发育及身体情况合理补充。
编辑:朱小红
审核:崔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