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呲呲”冒血的伤口,医生抱起孩子冲进手术室

文 / 健康一读
2021-03-01 09:19

中午12点,我正在挨个手术间换同事吃饭。忍着肚子咕咕叫的同时,一方面希望去吃饭的同事快点回来;另一方面也希望同事能吃好一点。毕竟,这种角色每天都是互换的,大家只能互相照顾。手术室内,麻醉工作就是这样:只要外科有手术,术间就不能停,麻醉医生更不能休息。因此,中午休息也无从谈起。

突然,值班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护士长打来的。接听电话后,那边只说了一句:快来15号术间。

15号术间,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字眼。要知道,多少个日夜,我们在15号术间挽救了难以计数的生命。这个术间,就是专门为急诊设置的。除了正常手术所配备的器械外,为应对骨科外伤或者复杂的大手术,这个术间配备了C臂和血液回收设备。能直接进入这个术间的,一定是特别急或者特别重的病人。于是,我扭身就往15号术间跑。

路上,我以最快速度给正在吃饭的同事打电话:快回来,我要去抢救!

长年累月的合作,彼此之间都有一种默契。此时,他什么都没有问,只说了一个字:好!

也许,他也想问“怎么了?”。可是,他知道,此时他更重要的任务是保障他负责那台手术病人的安全。

等不及电动门“慢悠悠的”完全打开,我就推开15号术间的门挤了进去。

此时,一个满脸是血的大夫抱着一个孩子。白大褂也没能幸免,都是星星点点的血迹。直觉反应:这个孩子怎么了?大夫居然不换衣服就跑进来了!

绕过正在打点滴的护士,我看到了孩子的正脸。令我镇静的是,孩子也是满脸是血。尤其是那张嘴更是严重,不仅有一个“兔唇”样的伤口,里面的一根小动脉正“呲呲”的冒血。一下子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大夫弄得如此狼狈了。

孩子哇哇哭,不时被血呛得几度窒息。这种情况,护士打点滴更困难了。一个护士按着手臂,一个护士瞄准血管扎。见此情景,我也加入按手臂的行列。我清楚的知道,现在这个点滴可不是管感冒发烧的。此时的点滴,可是用来救命的:没有麻醉,外科就不可能进行急救手术。面对随时可能窒息的生命,已经让我们顾不得那么多了。

打好点滴的一瞬间,我迅速抽了全麻药。由于孩子嘴里都是血,孩子没办法躺下。只要一躺,就呛咳得不行。并且,似乎随着呛咳,出血更多了。

面对越来越多的出血,已经不能再等了。我扫了一眼全麻需要用的喉镜和气管导管等物品,迅速将全麻药推了进去。

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量。事后响起了,还有些害怕。要知道,平时我们总在研究探讨困难插管,并且会因为困难插管而做各种准备和预案。然而,眼前这个不就是妥妥的困难插管么?满口是血的口腔和“呲呲”冒血的血管,谁敢说能百分之百能插上管啊?况且,麻醉还没有签字!

看到孩子瘫软的倒在手术台上之后,我迅速抄起喉镜插进了孩子嘴里。一片红彤彤的视野中,艰难的看到了我无比熟悉的声门。当我正要伸手去摸放置在麻醉台上的导管时,气管导管已被一只有力的手塞进了我的手里。丝毫没有犹豫,我迅速把气管导管插进了孩子的气管内。当导管进入气管后,我内心稍稍舒了一口气:我知道,只要这根管插上了,孩子就脱离了生命危险。别看那根血管似乎挺吓人,但其实出血并不会死人。可怕的是,一旦孩子被呛到窒息,那才是危险的。有了气管导管的呼吸保障,我们就有机会进行下一步抢救了。

固定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刚才是谁呀,这么有眼力见?正是由于这样的默契,才让整个插管一气呵成,一秒钟都没浪费。抬头看看、再仔细看看,终于在满脸是血的大花脸后面看到了熟悉的面孔。原来,这是刚刚在我们科轮转实习的学生。

这时不用多问了,一定是他在抱孩子的时候被喷的血。没想到,这小子这么猛:一个实习学生,竟然抱着孩子就冲进手术室了!要知道,这万一被上级医师责罚起来,他的实习生涯可有得受了!转念又一想,幸亏他在麻醉科实习过。这样的情况,守住气道,肯定是最为关键的保命手段。他这样看似鲁莽的行为,其实正是一个救命医师该有的职业素质。

再看看自己,也是同样如此:自己在抢救的时候,还不是没有例行麻醉前的签字?

当外科手术开始、孩子生命体征一切平稳的时候,我拿着《麻醉知情同意书》去手术室门口找孩子的家属签了字。签字的时候得知,孩子是因为雨雪天路滑摔在道牙子上了。

特别提醒大家:雨雪天路滑,很容易受伤,出门一定要慢行、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