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方法查宝宝眼睛,每个爸妈都要会

文 / 中国数字科技馆
2021-02-13 18:09

未发现“隐藏的眼病”,宝宝看不见了

一些 “隐藏的眼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致孩子终身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有好几个孩子来就诊的时候,一只眼睛已经接近失明了。”林浩添教授心痛地说。

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早产的宝宝。

宝宝不到半岁时,爸妈发现,孩子的一只眼睛不太正常,不会定眼看人,也不会追物。

医生检查后发现,是视网膜脱落。虽然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孩子的视力将远低于正常。

林浩添教授觉得十分惋惜,这个宝宝属于先天性视网膜病变,如果早些发现,可能就不会出现视网膜脱落这么严重的后果。

但也不能全怪家长,婴儿不会表达,家长很难发现。

如今很多社区医院0~3岁的儿童保健体检中,没有视功能检查,所以,即使宝宝的眼睛出了问题,家长也不知道。

往往要到孩子上学了,或是入学体检时,家长才会发觉。而这时候,已经错过孩子视功能发育的最佳时期,往往视功能损害也比较严重了。

眼科专家林浩添教授从医多年,类似的例子他见过很多。

为此,他专门为0~3岁孩子的爸妈们,推荐了一套简单的检查方法。

在家也能做的眼部检查,简单有用

1.看眼睛外观

查什么:眼部肌肉发育,神经系统发育。

家长看什么:眼睛大小是否基本相当、对称,睁眼闭眼是否正常。

如果大小眼特别严重,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或者先天性眼睑下垂。眼睛不对称可能是斜视;睁眼闭眼都不正常,可能存在眼外肌功能不健全等问题。

2.手电筒检查

查什么:斜视、视网膜病变。

怎么做:用普通的手电筒,或手机手电筒,放在宝宝前方约30厘米处,照其鼻根部。

家长看什么:正常情况下,宝宝双眼瞳孔中心各有一个对称反光点。如果只有一只眼反光点在中心,提示宝宝可能有斜视了。

如果反光不明显或是白色的,可能提示孩子的眼睛有异常,如先天性白内障或其他视网膜疾病。

家长问:孩子这么小,用手电筒照他的眼睛,会不会造成伤害?

林浩添教授表示,这个检查几秒就能做完,时间很短,不会对孩子眼睛造成伤害,可以放心给孩子检查。

3.追随运动

查什么:视力、大脑发育。

怎么做:拿着玩具、娃娃等物品,在宝宝眼前移动。

家长看什么:宝宝目光会追随玩具移动;大人出现在其面前时,会有表情。如果没有这些反应,则提示孩子的眼睛或者脑功能有异常。

4.遮挡游戏

查什么:查双眼视力。

怎么做:大人用手或其他物品,交替遮挡孩子的左右眼。

家长看什么:如果挡住一只眼睛后,孩子会烦躁不安;这可能提示,未挡住的另一只眼视力出现了问题。

林浩添教授提醒:临床上他见到很多孩子,一只眼睛已出现视功能损伤,但因另一只眼正常,所以很难被家长发现。

宝宝出生后,眼部检查不能少

林浩添教授提醒,孩子出生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一次眼科专科检查。

常规的眼部检查包括,查看孩子眼睛的外观、视力情况,以及裂隙灯检查等项目;

这些检查大部分都是观察性的,时间短,检查快速,不会引起孩子很大的不适。

初次检查没有问题,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早产儿,有家族遗传史或父母有眼病,如先天性白内障、高度近视、弱视等,要更加警惕。

未来新科技:拍个小视频就行

为了让更多视功能损伤的婴幼儿能被及时发现,林浩添教授带领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团队,潜心研究多年,开发出专门用来检测婴幼儿视功能损伤的人工智能系统。

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筛查婴幼儿视功能损害,准确率超过80%。

林浩添教授告诉记者,软件即将面向大众,未来,家长只要下载软件,按照上面的提示,拍摄一段孩子眼睛的视频并上传,人工智能系统就能评估孩子是否存在视功能异常。如果初筛异常,再到医院就诊。

林浩添教授提醒:保护视力,少做2件事,多做1件事

*减少电子视频产品使用时间

每次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个小时。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

2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远眺6米外的景物20秒。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2小时以上“目”浴阳光的室外活动。

户外活动能增加体内多巴胺释放,从而抑制眼轴变长,降低近视患病率。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