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闭症孩子“木讷、冷漠、不近人情”?
写在前面
不会假装游戏、缺乏想象力、不理解人际关系的远近、不会换位思考……面对孤独症孩子的这些表现,人们总会疑惑: 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心智理论能解释孤独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吗?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老朋友静进教授,在这里来谈谈他的看法。 静进教授是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博士,有着30余年临床儿童心理诊疗经验。静进教授曾与恩启的家长们分享“自闭症孩子未来的生存之道”,被一众家长争相分享,更多的家庭在收看和分享中获得力量。心智理论能解释孤独症的内心世界吗?
文/静进医生
何为心智理论?
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简称ToM)是解读他人心理状态,如察觉对方的情绪活动、动机、意图、愿望、信念、假装、隐喻、嘲讽等的能力。普通人或是儿童都能够不同程度察觉和感同身受到别人的想法,知道对方的想法与个人的不同,这就是心智解读能力,迄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学认知理论。国内也有将其翻译为“心理理论”,或是“心灵解读理论”。 心智解读能力是人类进化中形成的一种本能能力,可谓与生俱来,是人际交往和建立社会关系的重要智力成分。正常婴幼儿很早就会表现出解读对方(如母亲)心理活动的能力,如探究和看懂妈妈的眼神、表情、喃喃语、声调、动作等,从而激发婴儿模仿能力,并发展出相应的情绪和认知能力。这些能力甚至不一定依附于语言功能,早于语言就表现了出来。如很多聋哑儿童同样具备心智解读能力。 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儿童一旦接触他人时,就会自动启动这种能力,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场景,避免发生冲突和保护自己。大人更是如此,且发展出更加复杂的心智解读能力,如伪装、欺诈、玩心眼、“笑里藏刀”、违心做事、避免和控制愤怒、阿谀奉承、勾心斗角、设计谋等等不一而足。其本质,就是心智理论或是心智能力。 大量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乃至成人患者,其心智解读能力显著低下,解读或揣摩别人心理活动能力十分脆弱,或干脆无法解读对方的想法。同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智力发育落后、脑炎后遗症、阅读障碍以及其它类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智解读能力损害。 心智能力有其神经学基础,大致依赖于大脑额叶、眶额叶、梭状回、颞顶联合区、杏仁核、边缘系统等中枢网络,故此将这些脑区称作“社会脑”。对孤独症患者脑功能研究确实发现,他们的这些脑区功能激活异常,或是发育不良。 心智理论内涵,多少含有哲学思想。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合作分工无处不在。如亲子关系、同学伙伴关系、同事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社区关系、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自然人之间的交往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合作、利他、分工负责、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进行各种博弈,权衡利弊等,其本质都会涉及到心智解读能力。 这种能力会涉及到一种关键心理活动“移情”,也叫共情。就是感受对方情绪状态,个人同时产生类似情绪的能力,可理解为“感同身受”,喜怒哀乐悲同步,于是人们发展出所谓的情商。情商高的人,更会同情和理解对方、乐于助人、感情细腻;情商低的人则显得“木讷”、无所谓、视而不见、甚至“冷酷无情”。 共情能力基础来自于母子依恋和共同注意,母子依恋关系对共情能力影响颇深,并且影响儿童后来的情商、互惠互利及利他行为等。孤独症的心智理论
早在1985年,Simon Baron-Cohen等世界顶级的孤独症研究者提出,孤独症儿童的心智解读能力损害明显,即使是具有语言能力的高功能孤独症或是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青少年,其心智理论能力普遍低下。因此,认为缺乏心智解读能力是孤独症们的主要特征之一。 孤独症孩子心智解读能力低下主要表现为:无法解读他人的心理活动、表情识别和判断困难、不会假装游戏、缺乏想象力、不理解人际关系的远近、不会换位思考、不理解第三者的想法、不懂别人的意图、不理解别人在玩心眼、不懂得归因、心智单纯而幼稚等等。 这些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心智解读”测验中表露无遗,经典的即“萨利-安娜测验”。测试时,主试将萨利和安娜两个小玩偶展现给被测儿童,让萨利把小球放进小筐里后离开。主试当着安娜面将小球拿出来,放进另一盒子里。然后让萨利回到现场,主试问被测儿童:萨利应该从筐里,还是盒子里找回小球。大部分3岁以上正常儿童都会手指从筐子里找,因为萨利压根不知道小球被移进盒子里。而较大年龄孤独症儿童(小年龄孤独症几乎很难完成)则通常会指盒子。阿斯伯格综合症则在这些测试中表现比典型孤独症好很多。在后来很多开发的同类测验中,不同年龄孤独症儿童均显示出不理解第三者视角的表现,即换位思考。这同样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孤独症通常不会换位思考,他们的视角非常独特而“自我”。这种能力的损害,在脑影像检测中也得到证实,主要罹及上述的社会脑区域,如右侧脑半球的内侧眶额叶、颞上沟、杏仁核等区域。静老师说
心智解读能力的训练,或许对孤独症有所帮助。例如,国内邵智医生团队对不同年龄孤独症儿童进行多年的心智解读能力干预训练,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他们主要采用“错误信念理解干预”的技巧与方法实施训练,通过心智解读评价来区分谱系孩子们的水平与特点,再设置相应的辨别愿望、区分信念、知识理解、意外内容识别以及隐匿情绪的识别训练等内容。
不妨看看邵智主编的《儿童自闭症康复治疗学》学习一下。也可通过网上寻找相应课程自我学习,如同理心训练。
及早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十分重要。
在亲子互动中,母亲应每时每刻帮助婴幼儿理解情绪,并予正确的命名与辨别,正确建构与发展依恋关系是前提。
父母要随时传递和告知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那种感受怎么称谓,赞成孩子做对的事情时,父母有何感受与表情,尽快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告诉他我高兴、骄傲、喜悦、兴奋等诸如此类。
利他行为是一种高度遗传和稳定的人类的属性,亲子互动中让孩子正面理解和促进助人行为极有帮助。这种互动,完全可延用到孤独症孩子身上。
同情、共情和利他既然是人的本能行为,父母大可不必纠结于用什么方法与技巧,直观而直白地向孩子表露出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可,但要有耐心,结合用图片、照片等素材做演示。慢慢来,急于求成或立竿见影的想法要不得。
———— 推/荐/阅/读 ————恩启,让康复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