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正常情绪波动OR抑郁?这个纪实短片里可以找到答案

文 / 健康人生致富
2020-10-23 11:50

青春期孩子经常出现的情绪波动,烦躁,愤怒,喜怒无常,郁郁寡欢,沉默寡言,让父母们很头疼,也很担心,这时候很难分辨,到底是正常的青春期表现,还是心理疾病?

即使父母们常常对此感到困惑,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宁愿相信这些都是青春期阶段的正常现象,也不愿意承认孩子可能患上了心理疾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到接受专业诊断那一步。

“我看他手机玩得挺好的,就是不好好学习,怎么会是心理疾病呢?”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孩子更容易坦诚面对自己,当他们对自己感到困惑,或者长期受情绪问题困扰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他们会怀疑:“我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互联网信息的高效传递给孩子们提供了了解这类知识的便捷渠道,他们得以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并“对号入座”或者强行“对号入座”。如果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以及专业的帮助,这样的了解其实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帮助。一方面他们需要继续在现实里挣扎,另一方面,内心会变得战战兢兢。

在和我沟通的家长里,反馈孩子主动和父母说“我可能有心理问题,带我去医院检查”的并不在少数。不要把他们的话当成玩笑,或者无视,他们真的有可能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非常需要得到帮助。

但是,你也不需要对此反应过度。你需要在日常多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你就可以对孩子特别的言行有一些基础的判断,从而你能有基本的认识,孩子仅仅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是真的遇到了心理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孩子主动说自己有心理问题,是可以从中“获利”的。比如:

如果我得了抑郁症,我是不是就是一个“特别”的人,我和大多数“你们”不同?这是一种微妙的心理补偿。

如果我抑郁了,我的那些让我自己烦恼,也让父母烦恼的言行就有了“理所当然”的解释。哦,对,还有,他们再也不会责备我了

这更需要我们作为监护人,对孩子有认识,有理解,有判断。

02

《灯火之下》记录了高中女生纯子的故事,她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制作团队是3位人大附中的00后,故事的框架很简单,但是访谈的递进关系做得特别好,围绕纯子的故事,我们大致可以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面临的压力。

1、长期慢性压力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压力”是困扰青春期孩子并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这些“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关系”,比如: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同学、朋友关系不和造成的情绪紧张状态,如果长期不被身边亲近的人接纳很容易衍生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当然,这个“关系”更包含与自己的关系,是否接纳自己,认可自己。

学习成绩是造成“压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厌学、逃学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比重源于学业带来的压力。

除此之外,环境融入、自身的健康状态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压力来源,父母需要做好日常关注。

“没有一个明确的节点,其实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学业压力比较大,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也有,家庭氛围也不是很好。”——纯子

2、两周及以上持续的情绪剧烈波动,是重要的线索

如果孩子的行为突然集中出现某些异常,或者情绪波动非常剧烈,以愤怒、悲伤为主导,尤其一些小事都能激起激烈的情绪反应,且持续两周以上得不到改善,父母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开始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比如可能因为一件小事一直心情不好一两周。可能因为丢了一支笔大发脾气。”——纯子

3、问题往往并不是孤立的,日常生活机能会受到影响

情绪问题会泛化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比如严重失眠、厌食或者暴饮暴食、追求极度刺激性的活动、人际关系变得恶劣、逃学、厌学,精力无法集中等。

“慢慢的身体就会产生各种不太舒服的地方,比如说消化不良,比如头晕,最后其实已经不是说生活中心情好不好,心情不好就是全部的生活。经常会摔跤、或者崴脚,被自行车撞。过马路的时候,因为没有下意识地去躲车,所以很容易被车撞。”——纯子

4、“死亡”会不知不觉出现在脑海里

有数据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比成年人高30倍。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比成人弱,另外服药也可能导致他们考虑并尝试自杀。

“脑子里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出来,从一开始会冒出这种想法,到后来会仔细地去思考那些想法,就很可怕。”——纯子

5、周围人的不理解,会让孩子雪上加霜

在回答“患上抑郁症后,有没有受到过周围人的不理解”这个问题时,充分体现了纯子的善良,她说:“感觉更多的不是出于恶意,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

她遇到的不理解有来自自己的老师。老师安慰她:小姑娘花样年华,有什么活不下去的,到操场上跑两圈就好了。

有来自身边的同学:故意不来考试,就是想休息比较懒。大家都难过,就是你戏比较多。

有来自朋友:你这么开朗,怎么可能会抑郁,每天开心点不好吗。这个世界上比你不容易的人多了去了,你有啥理由不开心?开心点,别那么矫情。


更重要的,还有来自最亲近的父母的不理解。

这些都加重了孩子的绝望,“眼泪流不出来的空洞洞的绝望。”

03

中国健康委2008年数据显示,中国有接近3000万儿童和青少年(小于17岁)有抑郁情况。

2012年,中国大陆25个地区2679名青少年(10-25岁)抑郁比例为20.3%。也就是说大约5个孩子中有1个有抑郁倾向。可以说,我国青少年抑郁问题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数据源引“蓝橡树”)

抑郁症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孩子学习生活最重要的载体,家庭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大多数父母来说,我们并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神经科学相关知识,但是我们有其它任何专业机构都无法给予的资源,就是——爱。给孩子最无条件的爱,关注他们,支持他们,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

正如纯子所说:

更多时候,他们不需要解决方案。而需要你静静的守着,告诉他们,我还在。


文中图片来源:《灯火之下》视频截图画面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