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捏鼻强灌拿孩子生命安全在喂药吗?!这里有最全喂药知识
孩子生一场病,父母差不多要脱一层皮,如果说还有什么比生病更煎熬,那一定就是喂生病的孩子吃药。要么是好说歹说死不张嘴,要么是好不容易吃进去一咳嗽又吐了,再加上吃什么药、该吃多少、要不要叫醒了吃药的家庭内部矛盾,一次生病简直是纷争大爆发,常常是几天后宝宝病好了,负责照料的大人却病倒了……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病是难免的,每次生病都是一次病毒库的更新升级,是宝宝在逐步建立自身的防御系统,但吃药,是个大学问。什么时候扛着什么时候吃药?睡着了要不要叫醒吃药?如果忘了喂药错过了吃药时间要不要补?喂完药吐了以后要不在再喂一次?不同类型的药到底该怎么吃?……桩桩件件,都是需要操心的。
宝宝吃药的五大原则
在正式说宝宝吃药这件事之前,要先确认几个大原则:
在吃什么和怎么吃这件事上,一定要遵医嘱。
我们现在面临的信息很丰富,随便搜索一下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在看病是一件非常强调个人具体状况的事,道听途说的经验,邻居宝妈的经验,包括自家大娃、大人的经验,可能都是不靠谱的。
如果对医生开的药和服用剂量有疑问,可以当场跟医生沟通,也可以咨询线上医生,但千万不要自己做医生自己开药。掌握信息是为了遇事心中不慌,不是为了替代医生。
再给宝宝吃药之前,一定要先看药品保质期。
我们家里都会有小药箱,有一定的常备药,我们也推荐大家在家里准备一些退热、补液的药品,这样万一遇到突发状况,不方便去医院也不方便买药,可以缓解一下燃眉之急。
但药品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常规消耗品,生病也不可预测,可能某些药放着放着就过期了,或者已经开封太久,失去了药效。所以推荐大家时时检查常备药的有效期,并在给宝宝吃药之前,再次确认药品仍在有效期内。
吃药之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在拿到药之后,要先确认药品是内服的还是外用的。医院临床每年都有因孩子吞了高锰酸钾片来看急诊的家长,就是错把外用药当成了内服药。
婴幼儿用药量一般是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的,上次吃过的药这次再吃,用量可能会很不一样,同一类型的药,不同品牌的建议用量也相差很大,所以在给宝宝吃药之前,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确认到底该给宝宝用多少药。
但药品说明书上长长的不良反应清单,看是要看的,可不能被吓着了就私自把药停了。大家可以发现,越好的厂家,单子开的越详细,如果有疑惑,记得再问问医生或者药师。
给宝宝喂药之前,一定要洗手!
和药品接触的时候保持清洁是基本常识,所以在给宝宝喂药之前,一定要洗手。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药品受到污染,一方面是避免宝宝受到大人手上携带的病菌的交叉感染,生病的宝宝更容易中招,请大家多多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宝宝腹泻的时候,处理完宝宝的粪便之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不然大人也有可能中招。
再紧急再突发,也不要给宝宝吃大人的药。
宝宝生病是一件不可预测的事情,常常下午还玩得好好的,到了半夜突然就发烧了,想去买个药都买不着。之前有个妈妈问我,家里没有宝宝吃的泰诺林了,能不能给一点大人的泰诺?成分都是对乙酰氨基酚。
答案当然是不能!大人的药和宝宝的药即使是成分相同、用途相同,用量上也是差别巨大的,况且绝大多数药的成分都不同,具体怎么用有着千差万别,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就不要冒这种风险了。
不同类型的药,分别应该怎么喂(用)?
婴幼儿虽然吞咽能力有限,但药品也是类型丰富,下面我们分别讲讲各种类型的药应该怎么用。
糖浆类药品,顾名思义,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婴幼儿的具体状况,更容易服用(液体),口味也更友好(甜的),但这种药水宝宝不一定爱喝。
我自己就在一次宝宝死活拒绝喝美林的时候亲自下场尝过,确实是甜味,但是齁甜,可能也是为了掩盖药物本身不友好的味道,甜到发苦,确实不怎么好吃。
糖浆类药品如何喂?
1
轻轻的摇晃药瓶,把药水摇匀。
药剂可能不是水溶性的,不是均匀的分布在溶液里,药瓶底部可能会有沉淀物,所以一般口服类的液体药品都建议使用前先摇匀。
2
准确称量一次用药量。
一般糖浆类药品都配有量杯或者滴管,瓶身或说明书上都有具体年龄和体重的孩子的用药量,按照说明书准确称量出需要的药量,千万不要估摸着来,用完以后要洗净晾干,以备下次使用。
3
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喂药。
小BB用滴管是最好的办法,像美林那种有刻度的,方便清洗的最好。在嘴角旁斜斜的插进去,在孩子不哭闹的时候,缓缓的挤进去。有的妈妈喜欢用勺子,还有的喜欢用奶嘴,这些方法容易浪费药,不能保证孩子都吃进去了。
我有认识的妈妈有的用饼干蘸药水给宝宝吃,有的把糖浆加在酸奶或者果汁里,真的是各出奇招。有的药是可以和食物一块吃的,有的则不行,说明书上没注明可以加食物一块吃的,最好还是兑水稀释比较稳妥。一次稀释的药一次用完就好了,否则容易引起变质。
此外,糖浆类药品怕阳光直射和潮湿,最好能放在密封容器里避光保存。
药粉类的味道一般比糖浆类差一点,喂起来难度更大一些,一般需要加水稀释,或者搅拌成糊状,以宝宝能接受的为准。这里有一个小技巧,那就是喂宝宝吃药的时候,尽量把药品送到舌头的后部,那里感觉不到苦味,宝宝会更容易把药吃下去。
药粉类药品如何喂?
1
取出一次用药量,加少量水搅拌。
药粉类一般是一次一包的小剂量,打开倒在小容器里,加少量的水搅拌即可。为了避免过渡稀释,建议大家一点一点地加水,浓稠度以宝宝能够接受的为准。
2
用滴管将混合物从宝宝的脸颊内侧
送到口腔后侧。
因为舌头是感受味道的,尤其是舌尖,所以大家在喂药的时候尽量不要沾到宝宝的舌头上。
3
吃完药以后让宝宝喝点水。
用滴管再吸点水喂宝宝,这样可以把残留在宝宝口腔内部的药品冲进去。
药粉的味道多半不是很友好,很多父母会选择将药粉同宝宝的食物混合,如果说明书写的食物不影响,一般来说,水、果汁可以放心混合,但果汁类可能会加重某些药品的苦味,牛奶对某些抗生素类药品的吸收会有影响,尤其不建议把药粉同婴儿奶粉、热的食物混合。
药粉类药品建议避光保存,最好能放到密封的容器里放置到阴暗的地方。
有些药物有肛门栓剂,药物成分可以从直肠直接吸收,见效较快,某些喂药困难的宝宝也会用肛门栓剂,不同类型的肛门栓剂的形态都类似,是小小的子弹形状。
肛门栓剂怎么用?
1
用清洁过的手把药剂拿出来。
一般肛门栓剂会搭配一次性手套,如果没有手套的话,一定要清洁双手再来帮宝宝用药。这一类药品不耐高温(到了体内会融化),所以需要尽快操作。
2
涂抹润滑品。
肛门栓剂需要塞进宝宝的肛门,为了加强润滑效果,可以在栓剂表面涂抹橄榄油。
3
将药品轻轻的塞入,
之后用手指按压宝宝肛门几分钟。
有时候在药品被推进去之后,宝宝会收缩肛周肌肉,将药品推出,妈妈们可以在用药后再按压宝宝肛门几分钟,给药品溶解吸收的时间。
肛门栓剂算是比较容易用的一类药了,尤其是经常换尿不湿的宝宝,还是比较适应这种给药方式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肛门栓剂一般不适用于较小的宝宝,因为栓剂的药量固定,对于较小的宝宝可能会有超量的风险。此外,肛门用药一般都不耐高温,最好能放到冰箱里保存。
这一类是外用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一般不会遭到强烈的抵抗,需要注意的是宝宝会不会舔到,以及舔到会不会有事。一般来说,婴儿专用的药物宝宝舔到一点也是安全的,但万一宝宝把药舔干净了(很少遇到的),可能需要咨询医生,是不是可以补涂,是不是支持多次涂抹。
涂抹类药品怎么用?
1
将需要抹药的部位清洁干净。
在帮宝宝抹药的时候,不光大人的手要洗干净,宝宝的患处也要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拭干净,这个保持清洁的用药习惯一定要养成。
2
将一次用药量一次取出放在手上。
说明书一般有用药指示量,将一次用量一次性挖出来放在手上,避免少量多次挖取污染药品。如果没有明确的用药量,那么管装的差不多挤出7mm左右,灌装的挖一指深。
3
涂好后在宝宝的患处
轻轻地抹薄薄的一层。
涂抹类药品不用抹太多,薄薄的一层能够覆盖肌肤即可,涂多了效果也不会变得更好,大家不要贪多。如果需要涂抹的范围很大,可以像大人抹面霜一样,先抹几个点,再用手指一点点推开。
涂抹类药品不管是管装的还是灌装的,都很容易被宝宝拿来玩,他们对于这种粘粘的滑滑的膏状物有着特别的偏好,所以一定要收好,不要让宝宝接触到,当然,所有的药品都要收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涂抹类药品常温保存即可,建议用剩的药及时扔掉,不要留作下次使用。
眼药水
宝宝有一些眼部疾病的时候,医生会开医用的眼药水,嘱咐家长回家给宝宝滴,但这种异物入眼,宝宝通常都不是很配合,用这种药可能动用到两个大人的配合。
滴眼类药怎么用?
1
固定宝宝的头部。
可以让宝宝仰面躺下,把他的头固定在大人的双膝之间,嘱咐宝宝不要乱动,如果有两个人稍微限制一下宝宝的动作,滴眼药会更容易一些。
2
张开宝宝的眼睛,
从内眼角滴眼药水
宝宝躺好后,用手指扒开他的内眼角,滴进去一滴眼药水。
3
点药后按住内眼角可缓解不适。
药水会经由鼻泪管流往鼻腔与喉咙,点药后按住内眼角3分钟可以减少药水经由泪孔流入鼻泪管,缓解令人难受的刺激,也可以减少全身吸收的副作用。
通常我们滴完眼药水,马上就会有液体从眼睛里流出来,妈妈们就会很担心,怕量不够。其实滴眼液本身就这个特点,所需的药量很少就够了,尽量安抚宝宝,尽量少些哭闹让药物多停留些时间就可以了。
医用眼药水也是要避光保存,开封之后尽快用完,如果是一次性的,一次没用完也应该换新的,避免药水被污染。
滴耳药
滴耳药也是常见的药品,小宝宝尤其容易患中耳炎,发现宝宝经常抓耳朵,同时伴有不适状哭闹的话,要及时去看医生,看看是不是患了中耳炎。
滴耳药怎么用?
1
在手中回温。
这一类药一般需要放冰箱里存放,会比较凉,而宝宝对于比较凉的液体滴到耳朵里会很抗拒,所以要放在手心里温暖一下再用。
2
让宝宝侧卧躺下,患侧耳朵朝上。
3
沿着耳朵边缘把药水滴进去。
4
让宝宝保持十分钟不动,
以便药水的吸收。
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所以也可以在宝宝睡着以后再来滴耳药。
滴耳药容易变质,开封以后应该放冰箱保存,下次使用前回温。同眼药水一样,一次疗程用剩下的药水最好能丢弃,不要下次再重复使用了。
喂药的常见问题和技巧
以上讲的是常规的喂药方法,一般医生都会交代,药品说明书上也都会有,在这篇文章中做一个汇总,也是为了方便大家收藏和检索,而具体的药品用量,建议大家以医嘱和说明书为准。以下问题是大家常常有疑问的,我们也集中说一说。
吃药间隔到底怎么算?
宝宝常常一天要吃超过一次药,药品说明书上都有建议的吃药间隔,一般为六小时或者八小时。
一般来说儿童大多数消化、化痰的药物,如果是一日三次,那就按三餐餐后给药就好了,有些药特别注明空腹服用的,如治腹泻的思密达,需餐前1小时服用。有些特殊的药物,特别是抗生素,要尽量按间隔服用,如一天三次用药,间隔8小时是最为理想的。上学的孩子,上午7点服1次,午休睡醒后2-3点服1次,晚上睡觉前10点左右1次,大概可以间隔的频次了。
此外,说明书建议的吃药间隔是最小间隔。比如,退热用的泰诺林吃药间隔为四小时,那么,两次服药之间的最小间隔是4小时,服用的太频繁,会有不良反应,想办法用其他的方法配合降温,要保证两次服药之间的最小间隔。
睡着了要不要叫醒吃药?
如果宝宝不是病理性的昏睡,一般不要叫醒喂药。大部分药物稍微延后吃药是不要紧,况且,睡眠对身体的修复作用也是很强大的。除了特殊的抗菌素外,如果宝宝正在酣睡,就不要强行叫醒吃药了。
同理,如果忘了在规定的时间喂药,也不要一次给两次的药量,宝宝的身体承受不了,只要在想起来的时候马上吃药,并且把下一次吃药的时间顺延即可。
喂完药以后宝宝吐了怎么办?
有时候我们好不容易把药喂给宝宝了,他没过一会儿又吐了,实在是很纠结要不要再给一次。这种没有一定之规,要视当下的状况来综合判断。
如果是刚刚喂完宝宝马上就吐了,那就可以接着再喂一次,但如果是喂完了一会儿才吐的话,宝宝应该已经吸收到了他需要的药量,不需要再喂一次了。
如果宝宝吃完药突然起疹子怎么办?
有的宝宝会在吃了某种之前没接触过的药以后长疹子,爸妈都会很着急,会不会是药物过敏啊?要不要换药啊?
这时候先要确认宝宝确实是因为药物反应出的疹子,而不是因为接触了其他的过敏原(排查有没有吃新的食物,接触新的物品),其次,还要排除宝宝出的疹子不是其他原因的病变,所以需要立即找医生确诊。如果确认是药物引起的异常反应,请医生换药即可。
喂宝宝吃药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斗智斗勇编故事也是要有的),不过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喂药小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之前整理过( 一学就会 | 轻松解决宝宝的“喂药”难题,新技能get! ←点击蓝字查看),这里再简单说说。
喂药小工具
喂药滴管
前面也讲过,糖浆类药品可以从宝宝的脸颊内侧进入,避开舌尖,这样宝宝感受不到异味,会更容易吃下去。很多滴管喂药器就是这个原理,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吃药,尤其是苦味的药品。
注射器式喂药器
注射器式喂药器与滴管同理,都是避开宝宝的舌尖,直接让他把药吃下去,这种动物形状的喂药器很多宝宝也很买账。
奶嘴式喂药器
吮吸是宝宝自我安抚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许多小宝宝,或者使用奶瓶喝奶,使用安抚奶嘴的大宝宝,这样的喂药器也会有帮助。
最后再强调一点,药品保存的第一原则不是防药品变质,而是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尤其是口欲期的婴幼儿,抓到什么都想要往嘴巴里放,药品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危险了,请大家一定要妥善收好,放置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酿成大祸。
其实,喂宝宝吃药,小时候还是很好搞定的,只要工具酷炫,一般也就吃下去了,长大了才难搞,坑蒙拐骗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小朋友就是不张嘴,父母真是一点辙都没有,甚至有些父母拿出了小时候被爸妈对待的绝招——捏着鼻子灌(非常危险,千万不要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