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孩子里5个长双排牙,医生提醒:都是家长喂出来的!

文 / 阿旺说牙
2019-12-23 00:08

乳牙自然脱落,恒牙随后逐渐萌出,这是小朋友长到六七岁时必然要经历的一个换牙过程。可如今,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出现换牙“程序”有点错乱的问题,还没等乳牙“下岗”恒牙就迫不及待“上岗”,于是,两颗牙并排在岗,只能请牙医通过“暴力”的方式强制要求乳牙“下岗”,否则将严重影响牙齿的美观与健康。

在杭州口腔医院儿童齿科,7岁的小男孩天天(化名)刚拔完牙,随着麻药劲慢慢过去他开始感觉到疼痛,起先是用力捂着嘴巴,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扑进奶奶的怀里哭了起来。

长在内测的双排牙

听接诊医生钱晓云说,自去年11月以来,这已是她为天天拔的第四颗牙,原因都是同一个:乳牙还没脱落,恒牙就已在旁边长出来。

“双排牙的问题现在在临床上很常见,我们碰到每10个小朋友至少有5个存在,有些好一点的乳牙已经松动,而有些厉害的乳牙纹丝不动,只能通过外力拔除。”钱晓云医生说,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出现双排牙,其实关键问题就出在家长的喂养方式上,太精细。

长在外侧的双排牙

就拿天天来说,钱医生曾与他奶奶有过深入的沟通。小朋友从小就胃口不好,因此在喂养上大人向来非常上心,从6个月添加辅食开始,各种食物都是精心研磨,水果一直都是榨汁,最“偷懒”的也得去皮切块。很少会有机会得用牙齿费劲的咬。

“牙齿就跟肌肉一样用进废退,尤其是小朋友在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多锻炼。”钱医生说,恒前牙一般都比乳前牙大1/3左右,如果不通过锻炼来促进颌骨的正常发育,恒牙就会因没有足够的空间长而排列不整齐,甚至是出现双排牙。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说“小时候牙齿太整齐换牙以后往往不太好看”。

关于“双排牙”

“双排牙”形成主要与饮食有关

  • 孩子的营养供给好,营养过剩,牙胚发育比以前早,往往恒牙长了出来乳牙还没掉。
  • 饮食过于精细,食物过于松软,乳牙牙根未得到充分的刺激和锻炼,和牙槽骨紧密相连,不易脱落。
  • 乳牙病变,乳牙龋坏严重造成乳牙根吸收障碍等情况造成乳牙不能及时脱落。

双排牙”危害大,严重或引发心肌炎肾炎

  • 不利于牙齿清洁卫生,容易形成牙垢和牙结石,造成孩子口臭。
  • 可能诱发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炎症性疾病。
  • 阻碍孩子的颌骨发育、咀嚼功能,影响面部美观。
  • 局部含有细菌微生物的慢性炎症病灶,其中的细菌及其毒素通过血管及淋巴管被带到机体的一些器官和组织,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细菌生长繁殖,细菌毒素损害组织和器官,使这些远离患牙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疾病比如心肌炎、肾炎、心内膜炎、眼疾、风湿性关节炎等问题。

换牙前这样的牙缝较合宜

因此,钱医生特别提醒各位家长,给孩子的饮食别太精细,应多给些原生态的食物让孩子锻炼牙齿与颌骨。

如果你的孩子目前正处于幼儿园中大班的阶段,赶紧看看他们牙齿间有没有足够的缝隙。如果没有的话,适当增加牛肉干、豆子等坚硬的食物让孩子多用大牙嚼嚼,促进颌骨发育,应该在孩子10岁前都还有机会。而如果你的孩子这会已经出现双排牙且乳牙有些松动,那么可以多吃玉米和苹果,注意是用门牙咬,也对恒牙的整齐美观有帮助。

除了“双排牙”,蛀齿也是我国幼儿常见的一种状况。据统计,我国平均10个学龄前儿童就有8个存在牙齿问题。

而且我们很容易把原因归结为,“是不是没给孩子刷牙啊?是不是让孩子多吃甜食呢?都怪这些孩子的爸妈对宝宝牙齿重视不够!”

其实未必,有许多家长每天早晚坚持给孩子刷牙,可还是无法避免孩子蛀牙。不是家长对宝宝牙齿重视不够,而是下面这些护牙盲区在作祟!

没牙不刷

很多家长认为,“小宝宝还没长牙呢,刷什么牙?”

实际上,6个月前未长牙的宝贝吃奶和少量辅食,不进行口腔清洁的话,舌头和牙龈很容易“擅自收留”细菌,导致乳牙一萌出就掉进了细菌大坑。

所以,宝宝没牙也要“刷”!

鉴于宝宝牙龈太娇嫩,我建议宝宝出生2周后到长牙前用纱布清洁口腔。

方法:

  • 用湿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轻轻按摩宝宝牙床。
  • 也可以用指套牙刷轻轻地刷洗,一直持续到宝宝长牙。

奶瓶性龋齿是幼儿最常见的龋齿形态,好发年龄一般为2-3岁,但现在越来越多孩子刚长牙几个月就蛀牙了,原因就在于忽视了长牙前的口腔清洁。

只有家长在宝宝萌牙前,就打扫干净牙齿生长的“地盘”,长出来的小乳牙才会更健康。

注意事项:

  • 每次喂完奶后,及时给宝宝做口腔清洁。
  • 做口腔清洁前,家长须洗手。

不重视乳牙

在老一辈的育儿经里,“乳牙反正是要掉的,不刷也没关系,坏了也没关系,反正还有恒牙嘛”。

千万别再信了,这个观念不知道毁了多少孩子的牙齿!

乳牙毁坏后放任不管,可能会导致:面型改变,牙颌畸形,影响恒牙。恒牙生长在乳牙下面,乳牙有炎症后很容易向下蔓延,造成恒牙发育不良。

乳牙是恒牙的根基,乳牙都保护不了,恒牙的保护更无从谈起,所以妞们一定要从孩子长第一颗牙起就要帮孩子刷牙。

注意事项:

  • 长第一颗牙就要刷。
  • 乳牙龋病及时治疗,不要等到换牙。

错误刷牙法

有人刷了一辈子的牙,也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法。推荐两种经典刷牙法:圆弧刷牙法和水平颤动拂刷法。又称Fones刷牙法,简单易学,适合2~5岁的小宝贝。

当孩子稍大些,就可以教他第二种刷牙法。

水平颤动拂刷法:

从右边开始刷(左撇子从左边),在牙齿和牙龈交界的位置刷牙毛倾斜 45 度, 牙齿内侧要刷,外侧也要刷,2~3 颗牙为一组,最后清洁咬合面。

在全球范围内刷牙方法一共有13种,以上两种是最常用的刷牙法,对牙齿的清洁度也是公认的哦。

另外,有些孩子不愿意刷牙,家长就退而求次要求孩子每天多漱口水代替刷牙,这也是造成蛀牙的误区之一。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齿上的牙斑菌,漱口没有彻底的清洁作用不能除掉牙齿上的菌斑!

注意事项:

  • 牙刷毛倾斜 45 度,才能有效清洁。
  • 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
  • 刷完牙后记得刷刷舌头。

不用牙线

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就一定能清洁干净吗?

不能!

单靠牙刷清洁牙齿,只能达到70%的效果。

有一种虫牙叫邻面龋,喜欢在两颗牙齿中间生长,而牙缝这个位置单单靠牙刷是无法清洁干净的。

美国牙医协会(ADA)建议,幼儿牙齿缝隙慢慢拉近,两颗牙齿碰到了基本可以使用牙线,一般是2岁半开始。

刷牙和牙线的使用顺序:

用牙刷刷牙后,再用牙线刷一刷牙缝,动作尽量轻柔缓和。

“宝宝那么小就使用牙线,牙间隙变大怎么办?搞坏牙齿怎么办?”

别担心。儿童牙线由多条细小的尼龙纤维结合而成,完全不会使牙间隙变大。相反,让牙间隙变大的真凶是牙周病!正是因为牙周病长期得不到治疗牙龈萎缩,才会导致牙隙变大,小小的牙线还没那么大能耐,也不背这个锅~

有些人第一次使用牙线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可不是牙线破坏了牙齿哦,而是牙龈发炎导致出血,就像长期不刷牙第一次刷牙也会出血一样。多用牙线剔除牙斑菌,等着牙龈发炎消除了,出血也就停止了。

牙线是清洁牙斑菌的利剑,能有效防止邻面龋和牙周疾病,不使用牙线的口腔清洁是不完整的哦。

注意事项:

  • 儿童牙线只能使用一次,千万不要重复使用。
  • 使用牙线时动作要轻柔。
  • 一定要选用儿童牙线。

不做特殊保护

有些妞会疑惑,“自己从宝宝出生起就帮宝宝做口腔清洁,也使用牙线,为什么还会产生蛀牙?”

刷牙和牙线清洁只能及时赶走细菌,不能隔绝细菌!在国外除了必要的牙齿清洁外,家长都会给孩子的牙齿穿上两件保护衣:窝沟封闭和涂氟保护。

第一件: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的原理就是用一种流动的树脂堵住裂缝和窝沟,待树脂固化后就能阻止细菌的入侵,有效防止蛀牙。

细菌通过窝沟毁坏牙齿

操作过程(图片源于网络)

窝沟封闭适合的时间:

  • 3岁儿童的乳磨牙;
  • 6岁儿童的“六龄齿”;
  • 12岁萌出的第二恒磨牙。

窝沟封闭的材料是人体无害的树脂,不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任何危害,过程也无创、无痛,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推预防龋齿的方法。

注意事项:

  • 24小时内,被封闭的侧牙齿不要咀嚼硬物。
  • 如有咬合不适症状,及时复诊。
  • 3-6个月做一次复查。

第二件:涂氟

咱们先来看下牙齿遭细菌腐蚀的过程:

菌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导致牙齿脱矿----被蛀光。

氟化物能降低牙齿表层釉质的溶解度,促进釉质再矿化,所以给牙齿涂氟,就相当于给牙齿穿上了保护袈裟!口腔专家建议,儿童从3岁起做全口牙齿涂氟直至6岁,可降低50%-75%的龋齿发生率。

涂氟有三种形式:氟凝胶、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给低幼儿进行涂氟一般是后两种。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会组织涂氟活动,如果孩子已经在专业牙医那里做了牙齿涂氟,建议不必再参加学校组织的涂氟。

注意事项:

  • 半小时内不要喝水、漱口;
  • 4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当天也不需要刷牙。
  • 每半年进行一次涂氟治疗。

不看牙医

千万别等到宝宝蛀牙了才去看牙医!

美国儿童牙科医学会和美国牙科协会建议,孩子六个月大或是长出第一颗牙时,家长就应该带孩子去看牙医,这其实比等到牙齿出现问题再去治疗花费的费用更少。

粑粑麻麻们可能更担心宝宝惧怕看牙医。别说孩子了,就算是成年人,也有不少人害怕看牙医。

所以第一次看牙时,别让孩子对牙医产生恐惧感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次看牙产生恐惧感,可能这种牙医恐惧症会伴随一生。牙医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手上的工具。

支招:

  • 提前“美化”牙医伯伯,讲讲看牙的有趣故事。
  • 第一次看牙,不做过于疼痛的治疗。
  • 鼓励孩子,给孩子提前准备勇敢的礼物,让牙医送给孩子。
  • 每隔半年看一次牙医。

牙齿健康不容忽视

粑粑麻麻们要重视起来

和宝宝一起努力保护好牙齿哦~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作分享

如有侵权,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