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14颗牙齿全烂掉,父母你的常识在哪里?
不久前,在网上刷到一名牙医分享的诊疗案例,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孩,一口好牙居然全烂光了。图片让人触目惊心,孩子嘴里的牙齿有部分已经坏到自动脱落了;有部分烂得只剩牙根,已经严重伤及牙槽骨。对于换牙期的孩子而言,出现如此严重的口腔问题,是会影响到恒牙的正常萌出和生长,直接关系到孩子成年后是否能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
然而,这不是个例,湖北某口腔科主任曾接诊过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20颗牙齿里面,8颗烂到只剩牙根、6颗直接齐根断掉,吃饭咀嚼都成问题,严重影响食物消化,病菌更是在口中滋生,孩子多处器官都受到侵害。医生表示:自己从医20年,从未见过如此惨不忍睹的牙齿状况。
据口腔调查显示,我国越来越多的儿童患上龋齿,年龄也在逐渐低龄化,这跟现代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作为父母,大家是否正确引导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健康发育呢?口腔科主任也明确表示,孩子出现这种口腔问题,跟这两个习惯脱不了关系,一个是把碳酸饮料当水喝;另一个是没有做好口腔清洁,刷牙不到位。
碳酸饮料对牙齿的伤害有多大,相信大家也是有一定耳闻的,可乐本身的成分就是由糖浆和二氧化碳气组成,经常喝可乐除了会引发肥胖,更多的是导致蛀牙,甚至骨质疏松,心脏病等!超高糖分和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让牙齿变得脆弱,失去防护罩的牙体就会被细菌侵蚀产生蛀牙,家长误以为孩子处于换牙期,蛀掉的乳牙长出新的恒牙就没什么问题,从而导致孩子口腔疾病恶化,出现恒牙迟迟不能萌出,或者伤及牙神经毁掉整颗牙。
曾经有学着多次对市面上销量超高的饮料进行测试,抽查了近20种纸包、罐装及瓶装含酸性及带糖分饮料,发现18种酸度偏高,可溶解保护牙齿的牙釉质,其中可乐、葡萄汁的酸度更远高于指标。如果日积月累,一天3罐,牙齿必定会牙酸损坏!英国口腔协会甚至将牙齿分别放进不同的7款饮料中,14天后,放进可乐中的牙齿直接断裂成两半,而其他的纷纷使牙齿褪色溶解,钙质流失,只有在清水中的牙齿完好无损。
先不说这些饮料大多含有色素,香料,焦糖等添加剂,本身就对人体有害,其中含有的咖啡因更是对儿童伤害极大,咖啡因能刺激胃部蠕动和胃酸分泌,引起肠痉挛,常饮咖啡的儿童容易发生不明原因的腹痛,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则会导致慢性胃炎。咖啡因能使胃肠壁上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肾脏机能,使肾水流增加,导致小孩多尿,钙排出量随之增多,儿童的骨骼发育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咖啡因还会破坏儿童体内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
而一罐355毫升的可乐含有65毫克的咖啡因,一罐350毫升的乌龙茶含有80-120毫克的咖啡因,一杯速溶咖啡含有85-200毫克的咖啡因。正常人每天不应摄入超过200毫克的咖啡因,否则,他们可能会长期中毒。儿童更应尽量远离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尤其是可乐,可乐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钠,可以导致高血压。现在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家中常备饮料等不足为奇,甚至有些家庭把饮料当水喝,让孩子也染上不良习惯,孩子的一口好牙就这样慢慢被腐蚀,如果父母还不警惕的话,上面几个孩子的遭遇就有可能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
另外,不论是乳牙期还是换牙期的孩子,都应该注重口腔清洁。
当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大概6个月左右时,父母就应该开始给孩子刷牙了。尤其是吃奶的孩子口中容易堆积奶垢,形成细菌,所以通常6个月到1岁的时候,可以用指套牙刷来刷牙,指套牙刷多是硅胶材质,不会损伤幼儿牙齿。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口腔保健的习惯,稍大后就能更好接受刷牙了。这个阶段刷牙使用清水即可,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不会吐口水,等到三四岁时,孩子会吐口水后就可以使用儿童牙膏来刷牙。
除了刷牙外,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养成漱口、使用牙线的好习惯,当还是幼儿期时,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完奶后,可让孩子含漱两口温水吞下或者吐出,能够有效减少奶垢的堆积;孩子3岁左右时,颌骨开始发育,但牙齿的大小是不变的,在骨头增长的过程中,牙齿间的缝隙会变大,这时孩子很容易塞牙,食物残渣堆积久了就会钙化形成细菌,导致孩子烂牙;父母如果能够及时用牙线帮助孩子清理牙缝,就能够有效防止蛀牙,最好教育孩子在饭后30分钟左右漱口3-5次。
家长还应注意,孩子在饮食上也要合理搭配,由于现在的食物越来越精细化,孩子咀嚼能力锻炼不到位同样会影响到牙齿发育,牙龈没有得到食物摩擦的刺激,会导致乳牙生长发育异常,出现乳牙不萌或者滞留、双排牙等情况。所以父母要尽量丰富孩子的饮食,适当吃一些较硬的食物让牙龈得到相应的锻炼,同时咀嚼力度要到位。其次,父母要减少夜间给孩子加餐的行为,尤其是奶粉这种含糖量高的食品,对儿童牙齿腐蚀性很强,如果不能避免喂奶的话,最好帮助孩子漱口或者刷牙来保持口腔清洁。
小儿难养,在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多多费心,让孩子也少遭罪,更不要因为父母的常识不足或关注不够,造成孩子一系列口腔问题,让孩子牙齿发育不正常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留下一辈子阴影!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