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注意了:宝宝的牙齿最怕这3件事,可是很多妈妈都在做
家长咨询:老师,我家宝贝去年上小班之前体检,查出20颗牙齿坏掉了10颗;今年中班了,上个月查出坏了11颗了,满嘴的“小黑牙”太愁人了,孩子平时不怎么吃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解答:生活中遇到“小黑牙”的宝宝很多,众所周知牙齿是我们一辈子外貌的加分点,还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所以,当宝宝长出了第一颗牙齿时,妈妈除了兴奋之外,也要保护好他的牙牙,妈妈们帮宝宝清洁口腔、帮他洁牙是打好牙齿健康的基础,也是妈妈的必修课。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或“蛀牙”,形容牙齿表面有了洞眼或牙齿硬组织受到损害,是一种口腔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10岁以内孩子的发病率极高,据调查显示:现在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位患有龋齿,可见这类口腔疾病危害的严重性。龋洞并不会自愈,如果家长不予补治会继续腐蚀到牙本质、牙髓,最后只留下残根。龋齿不仅让宝宝感到牙疼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有时还会导致牙髓炎、齿槽脓肿,甚至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宝宝健康。
龋齿是因为吃糖引起的吗?很多家长都把孩子的龋齿怪罪到吃糖太多,甜食中的糖会发酵产生酸性物质,是口腔酸度迅速增加,这种酸可以溶解牙齿表面的钙和磷,从而形成龋齿。但是,龋齿并非只跟糖分有关,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都可能是龋齿的诱发因素,不能忽视的是:现代医学对牙齿研究发现,人的牙齿和骨骼一样,在娘胎里就开始生长发育了。因此,母亲在怀孕期间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以及用药情况都会影响胎儿牙齿的生长发育。因此预防龋齿,必须从母亲的孕期就开始,妈妈在怀孕以后就应该适当的补充蛋白质、钙、铁以及维生素等,确保牙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充足。
其次,家长的不良喂养方式也容易造成孩子龋齿,比如长期夜间使用奶瓶喂养,经常吃夜奶的孩子容易造成牙齿前面的几颗牙,从根部开始变黑,俗称奶瓶龋,因为奶瓶中的饮品含糖量很高,也容易产酸乳钙,使乳牙脱钙而坏掉。母乳喂养的宝宝习惯含着奶头睡觉,也是诱因之一,当宝宝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大大减少,留在口腔中的奶液会使细菌繁殖,提供充分的养料,这也很容易使宝宝产生龋齿。所以家长一定要给宝宝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如果宝宝小不会刷牙,父母可以帮助清洁孩子的口腔,在吃完奶之后每天早晚用干净的纱布蘸着温开水清洁孩子的牙齿、牙龈。1-2岁的宝宝,应该由家长用幼儿牙刷帮助孩子刷牙,3到4岁的儿童要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刷牙,采用竖刷法刷牙,早晚每次刷2到3分钟。
此外,牙齿的发育需要多种的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矿物质钙、磷、镁、氟等,如果缺乏了维生素C,可以造成牙齿发育不全、牙槽骨萎缩、牙龈容易出血等情况。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牙齿长迟缓,牙齿发育不全,尤其对牙釉质的发育影响更大。 而充足的钙,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宝宝的牙齿发育期的钙化,还能增强宝宝牙齿的坚硬度,让宝宝的牙齿能健康的发育,因此预防龋齿,家长不能忽视均衡的营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