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药剂师”冀连梅来津授课:儿童用药的重点都在这啦!

文 / 私享菩铒
2017-06-27 20:59

你们知道吗?

原来市面上的药物数千上万种,专属于儿童药的只有几十种,占了药物总量的不到2%!这意味着我们给孩子吃的几乎都是成人药!

你知道吗?

曾经那个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千手观音》节目,参演的21位妙龄女孩中有18位是因为幼时因药物使用不当而致聋残疾的。她们大部分在2岁前使用了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

你知道吗?

每年约有7000例儿童死于用药错误,有将近数万的宝宝因药物使用不当而致残。每个宝宝代表的就是一个家庭。虽然,这其中有医生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父母或者四老对儿童药物缺乏基本常识,也是导致儿童药物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前,“中国第一药剂师”冀连梅来天津开讲,给父母们分享了现在儿童用药的几大误区。

“中国第一药剂师”冀连梅来津授课:儿童用药的重点都在这啦!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第一药剂师”冀连梅来津授课:儿童用药的重点都在这啦!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误区一: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中国第一药剂师”冀连梅来津授课:儿童用药的重点都在这啦!

请输入图片描述

儿童必须用儿童药,很多父母甚至四老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儿科疾病就是内科病的缩小,用药就是内科药一片掰成一半、掰成1/4给儿童用就可以了。这种概念是错误的,儿童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生理病理的特点,他们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使和成人得的同一个病,他们的发展规律也不相同,选方用药不一样,注意事项不一样,用药规律也不一样。孩子发烧,有些家长用酒精涂抹退烧,但是孩子的皮肤又薄又嫩,用得太多,就会造成灼伤。孩子的肾脏功能不太好,用一些常规的药,有时候会造成血浆的药物浓度过高,特别是孩子的血脑屏障,并不太健全,有时候用一些关于镇静的药,会引起孩子昏迷等。

误区二:忽视药物副作用

“中国第一药剂师”冀连梅来津授课:儿童用药的重点都在这啦!

请输入图片描述

冀教授说:是药三分毒,虽然每种药物从研发到最后上市要经过数年的观察期,但这并不是说,上市的药就完全没有副作用。很多家长没有看药物说明书的习惯,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没有了解,只是一味的听医生的医嘱。

医嘱固然重要,但家长自己需要明白每种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副作用尚不明确的药物要慎重食用。

比如,曾经风靡中国女性,由巩俐代言的减肥性药物曲美在上市数年后,被撤下市场。就是因为上市经过数年的观察,此类药物的副作用能够造成使用者心律失常。由此说明,上市药品在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观察期,不要忽视药物的副作用。

误区三:打疫苗早一天晚一天都行

打疫苗宁可晚打一天,坚决不能早打一天。儿童疫苗接种有接种期,如果打完第一针后,在疫苗还没有完全接种上时,家长就让孩子打第二针,很有可能造成这次疫苗接种失败。

误区四:疫苗接种并非零风险

冀教授讲述了一些真实案例。打错或误打疫苗同样会对身体造成很多副作用,有些孩子就因为接种疫苗错误,患上了终身无法治愈的牛皮癣等疾病。因此,家长们要明确和科学看待疫苗接种的风险以及在接种疫苗前,了解孩子自身情况。

误区五:抗生素=消炎药

重要事情说三遍: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简单说:抗生素杀死的是细菌,而消炎药可以杀死病毒。抗生素药物不能自己随意停药或减量。否则很可能前期吃的要否没有作用。

早在前两年,复旦大学就针对江苏、浙江、上海1000多名8到11岁的在校儿童尿液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近6成儿童检出尿液中含有抗生素。

其实,笔者作为一位母亲,有长期和孩子感染的病毒及细菌做斗争的经验。笔者的经验是,孩子生病初期,一定要保证孩子多喝水,休息好。不要刚一嗓子疼,或者孩子刚有点打蔫,就开始吃药,或者就开始吃抗生素的药物。很多家长认为,一开始就吃药,是防患于未然。我坚持反对这种观点。虽然不能讳疾忌医,但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自身的抵抗力,需要将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都调动起来。另外,弄清楚孩子生病根源很重要。如果换季时得了流感,就不能再调动孩子的免疫系统,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只是吃多了或者缺水上火,那么就作为母亲就应该根据孩子情况,不要一味的光吃药。

误区六:服药时间你弄清楚了吗?

服药时间

空腹:餐前一小时或餐后2小时

饭前:餐前半小时

饭后:餐后半小时

服药频率

治疗症状的药:按需服药,如退烧药

治疗病因的药:规律服药

例如:青霉素抗生素阿莫西林3次/日

一天24小时,每8小时服药一次。

误区七:新生儿检测是忽悠人

耳聋是新生儿重要出生缺陷之一,发病率在目前可筛查出生缺陷中最高,约为0.1%-0.3%。如果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宝宝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那么今后在带着孩子去看病的时候。就要给医生出示这个检测证明,来提醒医生在给患儿用药的时候,为其家人提供明确的用药指导,避免后天错误用药导致的耳聋风险。

遗传因素占儿童期耳聋因素比例超过50%。耳聋基因筛查不仅可以及早发现遗传性聋儿,及早采取干预和康复措施,有效避免语前聋,而且能够发现潜在的药物性耳聋患儿,在第一时间发现和预警携带药物性耳聋敏感基因的个体。

天津曾对当年出生的8192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联合筛查。数据发现样本基因突变率5.40%(4423/81929)。其中有一部分阳性结果(即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新生儿在常规听力发射法检查时结果为正常,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进行新生儿听力基因筛查,这些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的新生儿将被漏诊。

误区八:手足口病仅靠吃药就能好?

“中国第一药剂师”冀连梅来津授课:儿童用药的重点都在这啦!

跟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类似,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有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手足口病宝宝表现出了高烧症状,就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使用口服补液盐。

冀连梅对家长们说:父母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为人父母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世上没有天生的好父母,好父母都是学习型的,父母爱学习,孩子少遭罪,父母具备理性良好的判断力,真正参与到对自己和孩子疾病的治疗决策中,才能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普及科学用药的道路上,期待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们与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