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的宝妈可真得注意这个“手足口”了,不然后悔
农村医疗落后的不仅仅是体制,还有很多是老百姓的常识。
傍晚带小马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亲戚,之前听妈说起过他家娃在住院。
寒暄了几句问道是什么病好了没有,结果他无奈的回道:“手足口病在隔壁区里花了几千还没好,转到市里面的医院去了。”
彼此吐槽的同时,真的感受到现在乡下生个病的尴尬了。
于是想晚上码上几行字聊聊医疗,顺带提醒下朋友们真得注意了。
碍于面子的交叉感染
为什么这么郑重其事的提到“手足口病”,是因为我家小马两岁,可连续两年这个时候都是在医院过的,真不希望今年还没打破魔咒。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高概率的儿童传染病,可农村不便的医疗条件和监管体制给了病人出去传染的机会,并不如城里的强制隔离,往往一个娃娃生病,就很有可能附近的几家同时住院,我们家当时的情况就是如此,扎堆住院都是一块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些患病者一边治病,一边又感染了未生病者,等你好了,他又病了,交叉感染的情况我想是肯定有的。但是一些带娃的爷爷奶奶却始终没人说自己的娃得了传染病,没人说,自然也没人问起,原因应该是与面子有关。
科学就是医学,想当然就容易悲剧
前段时间小马肺炎又住了一次院,被小可可着实喷了一顿,是因为出现咳嗽症状的时候,我想当然了,以为是感冒小病没啥事,吃了点感冒药就泰若自然,结果几天以后严重了再去查就成肺炎了,懊恼的同时只能说自己太没有经验,好在这些教训算是让我丰富了一些带娃的医学常识。比如什么症状对应什么病例,而在拿不准的时候,你还得相信科学数据,验血的结果就是医学,
往往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看上去症状一样,可治疗手段就截然不同了。
没有常识的瞎看病
扯到常识,说到底我还算年轻人,并不觉得问题都在于自身。可在医院住院的那段时间看到了太多爷爷奶奶带孙看病的实例,这才让我觉得有些问题还真与常识有关,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奶奶带着咳嗽不停而且发烧的孙女,在医院拍片的结果俨然已经是肺炎,可医生问他之前为什么不早过来的时候,那奶奶说“最早发烧的时候去村里的私人诊所用灌肠退烧法治好了”。当医生喷老奶奶的时候,我瞬间明白过来这个所谓的灌肠退烧仅仅只是强制退烧的一种办法。这个事例所体现农村医疗的问题就凸显出来,归纳在某些医生的道德在哪里、患病老百姓的常识又在哪里。
好吧,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去见证常识,分享一点自己的经历吧!
为了提醒朋友们,我就整理一些“手足口病”相关的常识吧。
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预防:
我只能想到两条:
1、饭前、便后、外出后等勤洗手的基本卫生要求是肯定要的。
2、尽量避免呆在人群集中和空气不流畅的环境。
提醒大家的同时也希望有疑似症状的患儿就千万别接触其他儿童了,毕竟害人害己。
至于我说的这么严重,只是想预个警。其实医生和我说过,没有那么可怕,病症较轻的患儿是不需要住院的,在家里进行治疗和休息同样可痊愈,但我是体验几次了,在医院天天陪娃吊水的滋味太难过了,大家切记谨慎。
大C扯的淡,仅代表个人观点,没有任何立场,对或不对,不重要了,仅仅是刷着一个返乡农村的逗逼青年对社会的认知和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