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儿童医院中医帮你“收拾“儿童腹泻,家长跟上一起学!
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东三街医院门诊3楼,每天上午都能见到络绎不绝的家长们。小编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些家长都是带着孩子来做中医推拿的。
“儿子小的时候感冒,来儿童医院做过一次推拿,效果很好。”张女士向小编表示,她已经不是第一次带孩子过来了。“最近他天天说肚子涨得难受,我就又带他来做推拿了。”
腹泻、积食……这种大众意识里需要吃好几天药、甚至打针才能治好的病,竟然靠推拿就能治好? 只见张女士的孩子已经准备接受推拿了,一位中医师左手持孩子手掌,右手捻了一些爽身粉,从孩子大拇指指尖向指根揉去,边揉边说:“小儿皮肤娇嫩,爽身粉既可以保护皮肤、又便于清洗,必不可少。我要先按脾经、然后补大肠、推二马、推天河水、清板门、分腹阴阳、推七节骨,最后以捏脊收尾。”
一套动作下来,颇有武侠小说中“点穴”之感。大约15分钟过后,孩子的精神好了许多。
据中医科主任韩雪介绍,和成人相比,小儿具有“脏腑娇嫩,穴位敏感“的特点。中医推拿的原理,即通过推拿手法调动小儿经络穴位的敏感度,发挥调和阴阳、疏通气血、防病治病的作用。与传统的打针吃药相比,推拿是“手指为针、手掌为药”,无创伤、痛苦小,更易于家长与患儿接受。像感冒、发热、积食等常见病,一般每天1次,3至5次即可痊愈。对于病情复杂的患儿,会辅以中药贴敷或口服中药等治疗方式。除了常见病,小儿中医推拿的适应范围还包括遗尿、脑瘫、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
如此有效的中医推拿,有没有家长朋友想学一招?以下几种推拿手法,适用于治疗小儿“寒湿泻”。孩子若多食生冷或受凉容易患此病,若孩子大便清稀夹泡沫粘液、肠鸣腹痛、舌苔白腻,则多为“寒湿泻”,采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推拿,会有良好效果。
补脾经
脾经穴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跟呈一直线。术者一手持小儿拇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旋推小儿拇指螺纹面;或将小儿拇指屈曲,以拇指端循小儿拇指桡侧缘由指尖向指跟方向直推100-500次。
补大肠
大肠穴位于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术者一手持小儿食指以固定,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由小儿食指尖推向虎口100-500次。
揉外劳
外劳穴位于掌背中,与内劳宫(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相对处。术者一手持小儿四指令掌背向上,另一手中指端揉穴处,揉100-300次。
推三关
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缘,自阳池(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至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呈一直线。术者一手持小儿手部,另一手以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推100-500次。
摩腹揉脐
腹即腹部,脐即肚脐中。术者用掌面或四指摩腹5分钟,揉肚脐100-300次。
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术者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稍用力按揉20-100次。
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七节骨位于自第4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龟尾穴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术者用掌跟由下向上推七节骨100次,后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稍用力按揉龟尾穴20-100次。
捏脊
位置:在北部后正中线上,自第一胸椎至尾椎端呈一直线旁,穴呈线状。
宝妈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一边提捏、一边向前推进,由骶尾部捏到第一胸椎,重复3~5遍。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安静无吵闹,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房间进行,孩子过饥或过饱不可操作。推拿后,应注意避风,忌食生冷,多饮水,若孩子腹泻严重,出现脱水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医科 金玉晶、宣传科 武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