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这件事做不得,否则追悔莫及!

文 / 守正学堂
2019-04-08 15:27


我家宝宝又发烧了?怎么办怎么办?

会不会烧坏脑子!脑炎!

天呐,赶紧物理降温吧!

冰块、酒精、毛巾擦身体...

要不去医院打个针吧...

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种慌乱的时刻,孩子一发烧就手忙脚乱,一边看孩子遭罪揪心,另一方面又非常担心孩子烧坏,就想赶紧给孩子退烧,但你不知道错误的退烧方式反而是雪上加霜...

(一)

物理降温三连错!!!

①擦身降温升降反复✘

孩子发烧了父母着急,想着赶紧物理降温,结果越慌越忙!

王女士为了给女儿退烧,一直用毛巾给孩子擦身体,擦完又抱到床上盖被子;一会孩子体温又升高,又抱到卫生间擦身体...

折腾来折腾去,孩子的温度降下来又升上去,折腾的孩子发烧没好,精神头也没了。

其实发烧是身体的防御机构杀死体内的细菌病毒的方式。此时你替孩子物理降温,但身体的防御机制还在继续工作,还会把温度升高,所以这个时候降温没什么效果。也是中医讲的身体能量重新聚积再次对抗病邪的表现。

②酒精降温不可取✘

酒精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有家长大面积使用酒精给孩子降温,反而会带走太多的热量,孩子还会出现寒颤现象。

另外婴幼儿的皮肤非常娇嫩,皮下血管丰富,发烧后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身体对酒精的耐受性低,酒精中的乙醇易被吸收而引起酒精中毒。

③退热贴可能不退热✘

退热贴实际散热面积非常有限,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奇。不是说它一点用处都没有,而是它的作用微乎其微。

因为退热贴只能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不能通过给额头的一小块皮肤降温来降低颅内,甚至整个身体的体温。

父母们如果想帮助孩子缓解一下发热可以使用,但不要指着它能让孩子康复。如果孩子不爱贴,或者贴上了明显感到不舒服了,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强求。

(二)

退烧总想打针?拒绝

——“大夫,给孩子打个退烧针吧,39度了,别给孩子烧坏了”!

——“我们就是在家吃退烧药退不来才来医院治的,赶紧给孩子打一针吧!”

一般孩子体温超过38.5℃就需要考虑用退烧药。现实生活中,孩子一发烧,很多家长都心急如焚、慌不择路,往往嫌退烧药降温慢,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

一方面,这些肌肉注射可能会损伤臀大肌,引起局部组织水肿,形成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另一方面,退烧针并不能根本地清除身体里的病邪。以最常见的地塞米松为例:

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它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也正因为神经中枢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发挥作用,很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希望家长们在给孩子退烧时,尽量少打退烧针。

(三)

中医如何对待儿童发烧?

1.发烧要多补充津液

发烧时身体抽调了大量的津液到表抵御病邪,

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补充津液。

这时可以多喝一些热米汤。

最好是能喝到身体微微出汗,毛孔打开,风寒之邪排出体外。

但是注意哦,出汗之后一定要做好保暖,避免重感。

2.感冒、低热时可以喝生姜葱白水

发低烧(低于38度),伴有明显的怕冷、怕风的情况,可以用生姜葱白煮水,生姜45g、葱白四段,大火烧开之后小火煮30分钟,趁热饮用身体微微出汗即可盖被休息。生姜辛辣散寒,葱白亦有类似功效,是从身体内部帮助身体排寒邪。

保证充足的睡眠。正邪交争过程中,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减少对身体正气的消耗。而睡眠最能节约身体能量,帮助我们集中能量对抗病邪。

3.发烧可以选择经方方剂——葛根汤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参考剂量:

葛根60g 麻黄30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45g 大枣12枚 炙甘草30g 生地90g 附子10g(先煎90分钟)

剂量参考:

如果按照一两=15.625g:

葛根60g 麻黄30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45g 炙甘草30g 大枣12枚 黑附子20g(先煎90分钟) 一剂

以下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减:

1.嗓子痒、咳嗽:加麦冬45g 五味子20g

2.黄鼻涕:加黄芩45g

3.黄痰::加瓜蒌30g

4.白痰::加半夏15g

5.偏头疼::加柴胡30g 黄芩45g 川芎45g

如果按照一两=3g:

葛根12g 麻黄6g 桂枝9g 白芍9g 生姜9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黑附子7g(先煎90分钟) 一剂

以下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减:

1.嗓子痒、咳嗽:加麦冬15g 五味子10g

2.黄鼻涕:加黄芩15g

3.黄痰::加瓜蒌10g

4.白痰::加半夏5g

5.偏头疼::加柴胡10g 黄芩15g 川芎15g

【解析:感冒基础方中加入附子,因为附子固表,可以防止出汗太过。】

4.其他方法推荐

小儿高烧,可用生姜捣碎挤出姜汁,混合一枚同仁堂的附子理中丸,敷于孩子肚脐并用医用纱布或者创可贴贴好。此方法与南怀瑾大师所传“温脐法”有异曲同工之效,能够直接提升身体正气水平,从而战胜病邪。

▶ 小儿是稚阳之体,病邪浅,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正确的推拿方法,即可治疗小儿高烧。方法有捏脊、清天河水等。

可艾灸大椎穴。大椎穴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七条经脉交汇的地方。是阳气汇聚的点,艾灸此处能够振奋身体能量对抗病邪。

总而言之,儿童阶段的身体和大脑的各方面机能没有发育完全,安全退烧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