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反复不退,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文 / 国医视野
2019-03-28 14:21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以突起高热、咽痛为主要表现,典型体征为咽部充血,有疱疹,疱疹破溃形成小溃疡。本病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夏秋季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很快。主要侵犯1~7岁小儿。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6日后自愈,偶有延至2周者,很少有并发症。

★ 诊断要点

1.常见于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时,或与疱疹性咽峡炎病人有接触史。

2.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急起高热,反复高热,一般脓点不破高热不退,咽痛明显以致影响吞咽,流涎,有时呕吐、腹痛或肌痛。主要体征为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3毫米,周围有红晕,1~2日破溃形成黄色溃疡,下淋巴结可肿大,但很少累及颊黏膜、舌、龈以及口腔以外部位皮肤。

3.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偏低

风热袭咽证:

发热恶寒,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咽部红肿痛,吞咽不适,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有疱疹,疱疹周围红晕不显,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1.蓝芩口服液: 每次1~2岁5ml,3~6岁10ml,7~9岁15ml,10~14岁20ml,每日2~3次。口服。用于风热袭咽证。

2. 风热感冒冲剂: 每次1~2岁1/4袋,3~6岁1/3袋,7~9岁1/2袋,10~14岁1袋,每日3次。口服。用于风热袭咽证。

3. 小儿清咽颗粒: 每次1岁以内3g,1~5岁6g,5岁以上9~12g,每日2~3次。口服。用于风热袭咽证。

高热,咽部红肿,咽痛拒食,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可见溃疡,溃疡周围红晕明显,心烦口渴,流涎较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治宜清热解毒,泻火利咽。

1.六神丸: 每次1岁1粒,2岁2粒,3岁3~4粒,4~8岁5~6粒,9~14岁8~9粒,每日1~2次。口服。用于热毒内蕴证。

2.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每次<3岁2.5ml,3~7岁5ml,>7岁10ml,每日3次。口服。用于热毒内蕴证。

3. 复方瓜子金冲剂: 每次6岁以下1/2袋,7岁以上1袋,每日3次。口服。用于热毒内蕴证。

4. 西瓜霜喷剂: 适量吹喷患处,每日2~3次。用于热毒内蕴证。

1.无密切接触史者可用白菊花6g,金银花6g,生甘草3g,沸水200ml冲泡,可加适量冰糖,代茶饮。或用藿香、艾叶、肉桂、山柰等各等量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2.有密切接触史者可用金银花6g,贯众6g,藿香6g,生甘草3g。先取贯众、生甘草加水150ml煮沸15分钟,再加入组方中的金银花、藿香煮沸5分钟,静置取上清液(约120ml)。用法:3-6岁儿童每日2次,每次20~30ml;6岁以上儿童每日2次,每次30~50ml;3岁儿童以下酌减。或用藿香10g,艾叶10g,菖蒲10g,佩兰10g。每30平方米面积场所内,将上述中药加水1000ml,敞开于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钟。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特别提醒家长:如果您的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在他/她生病的第1周内请不要让他/她接近其他人。

1.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宜服用梨汁、甘蔗汁、西瓜汁,不可食用肉类。

2.发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温湿敷,或温水擦浴,高热可以服用美林(不可四小时内多次服用)

3.家长可选做按揉小天心、大清天河水、海底捞明月、清板门、推六腑、清大肠、补肾等手法。

4.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5.有热性惊厥者应立即控制惊厥发作、解除高热,必须配合西医治疗措施积极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