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灵魂,谁会用,中医就是谁的
导读:本文的作者唐略老师,是毕业于北大的高材生,而他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中医人”。谁说不是呢?谁会用,中医就是谁的。
中医的灵魂:不用不成医
作者/唐略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中医的思维,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
中医思维方式下的桃花
春天的桃花很美。面若桃花,相信不但女生向往,男生内心深处也是向往的。人们看到桃花,就会想:这玩意儿对我有什么用?你不要嘲笑他甚至批判他,这种思维是可取的,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可能是出于一种无意识,他们把桃花捣烂了敷在脸上,结果发现脸色还真的变好了。为什么?同气相求,桃花就能让人面如桃花!
从中医的角度讲,人为什么会面色晦暗?往往是因为面部络脉瘀滞不通,用现在的话讲,叫面部微循环不利。桃花色红入血络;在春天开得早,生发之气很足,所以能疏通面部的络脉,同时,给脸上补充了生发之气;作为花,它能往外散,就能把毛细血管、毛孔里面不好的东西散出来。这样,脸上自然红润、有光泽。
所以,后来就有很多女子用桃花来美容。还有更讲究的,要三月三日采的桃花才好,因为三属木,有生发之气,农历的三月三也是生发之气最旺之时。这涉及“数”的问题,《河图》显示:“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这个比较复杂,姑且不论。很多人还不信,不信不要紧,至少,我可以说,这种选择体现了大家某种美好的愿望。
当你有这种美好的愿望时,用这个东西的效果也会翻番。疗效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立体的。中医不是线性思维,而是立体思维,因此有这么多思维的跳跃。
桃花跟女子有着不解之缘
《杜阳编》:“范纯祐之女,丧夫发狂,闭之室中,夜越窗棂,登桃树上,食桃花几尽,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此由惊怒伤肝,痰夹败血,以致发狂。桃花利痰饮,散滞血,故能取效。”
范纯祐我们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父亲很有名,就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范仲淹!因为死了丈夫,范家女儿疯了,被关在屋里。在一个春天的夜里,她从窗子逃了出来,爬上桃树,把一树桃花都快吃完了,到了第二天早上,家人把她从树上接下来,发现她已经不疯了。
很可能她的丈夫是非正常死亡,在这个过程中,她受了惊吓,又悲愤不舒,所以气血凝滞,痰迷心窍,以致发狂。桃花疏肝散气,消痰化瘀,而且性质平和,所以有作用。而人在病中,也有为自己寻找治疗和药物的本能,这个非常奇妙,其中也有同气相求之理,以后我们可以专门来谈。
珍珠与枸杞如何用
再比如,珍珠的特点是美白而有光泽。有人想,我的脸能不能也这样呢?于是把它打成粉,敷在脸上,发现也是有作用的,而且珍珠有收敛作用,能使皮肤紧致,消除皱纹。
再比如,枸杞子生于西北,夏天就红了,到秋天,别的叶子落了,它还是这样,冬天下雪了,它也还是这样。古人就发现,这玩意儿太经得起风霜了,如果人也能这样该多好啊!于是就尝尝,甚至长期服用,后来发现这枸杞子还真的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它在自然界中有某种性质,就可能对人有相应的作用。
这些应用,都起源于人们的美好想象,在生活中反复得到验证后,才写入书中。当然,人们肯定也栽了很多跟头,异想天开了很多事情,后来发现没用,那就没有传下来。形象思维跟应用结合在一起,就不是无稽之谈。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用这种思维去思考、去验证、去发现。
谁会用,中医就是谁的
用,是中医的灵魂。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可以说,古人能写出来的东西都写在那里了,那些良方、秘方,千千万万,你甚至都不用去创新。但是现在人为什么还在说中医失传?就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怎么去用。失传的是用法。而且,很多人没有去思考和应用的冲动了,更倾向于去听专家的,专家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这就坏了。我们学中医,建立了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接着就是要跟应用结合起来,时时刻刻想着怎么去用。
我一直讲,书籍只是学问传承的一个维度,不能承载学问的全部。现在很多中医,死死抱住书本,遇到一个病,它能给你举出很多观点,《黄帝内经》如何说、张仲景如何说、叶天士如何说,头头是道,但让他治疗,为何没有张仲景、叶天士那么有效呢?关键还在应用,这也正是师门口传心授的主要内容。医学里的观点,你不用管是谁讲的,只要讲得对,你就拿来用。会用了,就是你的。
如果说,知识是阴,那么,应用则是阳,它们不可分割:阴阳交抱,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你不能先学几年知识再去实践,这样就脱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