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长好了吗?

文 / 曲韵老师
2017-07-04 19:49

长大

什么叫长大?什么叫长好?

女儿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里,有一首诗《植物妈妈有办法》,开头是这样的: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要离开妈妈,四海为家……小时候的我读到这两句,感觉意气风发,有“天高任鸟飞”的雄心升起。

而作为妈妈的我,读到这两句,首先是心酸和不舍,真不敢想象孩子离开了我。可是理智上,我明白无误地知道,孩子长大了,翅膀长硬了,是一定要飞的,而我的使命是要协助她把翅膀长硬,以便飞得高,飞得远,飞得开心,最好记住经常飞回来看看我们。

我们的孩子长大、长好了吗?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长大、长好。那么,什么叫长好了?怎么衡量和判定孩子是否长好?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吗?甚而,我们是否清楚,自己是否长大了,长好了呢?

判断的标准简单说来有两个:一是看个人,二是看这个人的生活。

看这个人,主要是看这个人的人格。“人格”是一个心理学的术语,我们普通人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人的性格、人品、三观、知识水平、言行方式等的统一体,也就是一个真正的人本身。这个选项包含内容太多、太复杂。不要说外人难以全面了解,就是我们自己也常常搞不清“我是谁”。

第二个标准就容易掌握一些,因为一个人的生活内容非常实在地显示在大家眼前,便于观察,并从生活细节中可以了解、推断此人的状态、性格、处事方式等。比如我常说的,看一个人的书桌是杂乱的还是整洁的可以看此人是否处事有条理,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和敌人,就能知道他的人品等等。

可是,生活的内容也非常多,我们怎样去把握和衡量呢?下面这个模型可以让我们条理清晰地去考察:平衡模式——Balance Model。

平衡模式-把握和衡量孩子的生活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身体”,这是我们生命的基础;其次是“成就”,这是我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做事、去获得和去拥有的层面;第三是“关系”,这里有我们的社会生活,与家人、友人、邻人的交流和互动;最后是“未来/意义”,它是我们对未来的规划、对人生意义的界定、对自己价值的认知,个人及各种观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身体”能带给我们生命的能量,也能带给我们感官的快乐和享受;

“成就”带给我们财富和成就感,带给我们自豪和自尊;

“关系”带给我们情感的安全感和社会的归属感,让我们不再孤独,感到爱与接纳,也付出情感与爱心;

“未来/意义”带给我们精神的确定和愉悦以及对人生其他三个方面的指导。

为了能够获得这些好处,我们必须花精力、花心思去建设、去维护,否则这些部分不仅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支持,反而会干扰和麻烦我们,令我们痛苦、无助。

身体的不适和病痛是最直接让我们感到难受的事情。糟糕的成绩或繁重而收益少的工作,令我们苦恼、愤懑和羞耻。

“关系”能带给我们爱,也能带给我们恨。这里有朋友,也有敌人;有人心冷暖,也有世态炎凉;有知恩回报,也有反目成仇;有其乐融融,也有寂寞孤独。“未来/意义”,可以让我们乐观、积极、充满希望,也能令人悲观、消极、无奈、无助,充满抱怨,甚至敌意。

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互相联系,有时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有时一损俱损,全面衰退。身体生病的时候一定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如果病得厉害要请假,一定会影响到工作甚至收入。生病的时候我们需要身边人的关心和照顾、同情与原谅,因为这会儿我们无力付出爱,却需要爱,生病暂时改变了我们平时的关系模式。

而如何去应对这些变化,首先取决于“意义”:我们对病痛是怎么看的?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如何?我们对未来的几天或数周是怎样规划的?等等,在这些理念和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分别在各个层面做出不同的应对:我们也许去医院看病,配合医生的治疗,也许寻求偏方土招,或依靠自己的“忍耐”熬过病痛;我们也许把工作交代给别人,安心静养,也许带病坚持工作或遥控指挥,感到焦虑和压力;我们也许呻吟哀鸣,祈求亲近的人的关心和疼爱,也许闭门谢客,自己安静地度过难受的时光……我们的这些“行为”,又会为各个部分增添新的经验和内容,验证旧有的理念或有新的发现。

不管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只要这四个方面真正实现了平衡,孩子就真正长好了。

这就是我们各自的生活、各自的世界,它从无到有,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中、在环境的影响下,靠我们自己,一点点地建设起来。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曲韵老师介绍:

德国认证积极心理治疗师,十余年家庭治疗经验

澳大利亚注册四级(最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曾任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心理咨询专家

第五届世界积极心理治疗大会创新奖获得者

独创的“家长角色”模型获得广泛认可

著作书籍:

《父母这样做,就是在毁掉孩子》

《父母这样做,就能够成就孩子》

《积极心理疗法简明手册》

策划编辑: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