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开学综合征” 听听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怎么说

文 / 北京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2018-08-28 15:00

应对“开学综合征”

听听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怎么说

“熊孩子”终于快开学了,对于很多妈妈来说,真是一件喜大普奔的好事儿,总算要告别与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们“斗智斗勇”的模式。这么多天IQ、EQ的火力考验总算快结束了,终于把熊孩子“横行”的日子耗到余额不足啦!感觉马上快要“解放”了,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

可是对有的孩子来说,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甚至觉得“灾难”临头一样。刚放假时的那种“放飞自我尽力狂”的兴奋变成了“好景不常在”的怅然若失,一不小心就会在“还没做完作业”的惊恐和持续性“不想做作业”的负罪感之中忧心忡忡起来。当然,有的孩子可能会有别的担心,如新的人际关系啦,课业增多难度增加啦,考试不好和排名落后啦,手机电脑就要被“收走”啦等等,总之,让孩子恐惧开学的理由有千千万。面对这样的孩子,“痛苦着孩子的痛苦,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的妈妈们的感受岂止是扎心,简直扎了心肝脾肺肾!

开学恐惧

当上面的这些“担心”不能缓解反而进一步加重的时候,要警惕孩子出现“开学综合征”。“开学综合症”又叫“开学恐惧症”,是指在假期将要结束到开学初始的一段时间,孩子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行为方面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紧张、担心、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拖延行为(拖延作业、起床、吃饭等)、懒散行为、逃避行为(不愿谈及开学或上学的事)等;有的孩子还会表现为生理方面的变化,包括吃不下,睡不着,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甚至发烧等。在心理学上,开学综合症”其实是对“开学”表现出的一系列“焦虑”症状,生理方面的变化则是心理焦虑的躯体化表现。

当“开学综合症”不期而至的时候,家长和孩子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一定不要惊慌失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战略上轻视它,其次,要在战术上重视它。具体如下:

一、给家长的建议

1.平心静气,保持“孩子虐你千百遍,你仍待他如初恋”的心态。

当孩子处于焦虑状态的时候,父母如果比孩子还焦虑,会让孩子更加焦虑。父母保持心平气和、波澜不惊的状态,会让孩子安全感倍增。这时候父母需要用行动和表现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2.陪孩子一起“收心”,让孩子深刻体味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①调整作息时间。假期的生活作息常常不规律,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常见现象,如果生物钟不及时调整,那么开学后上课就会迟到、打瞌睡。因此,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安静的“收心”环境,及时关闭电视、网络,与孩子一起调整家庭作息时间,按照平时上学时间正常就寝、起床、饮食,以免开学后生物钟错乱,影响学习。

②平等地互动交流,和孩子一起拟定新学期学习计划。父母不管手头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挤出时间与孩子平等交流,这样才能真正“懂”孩子。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协商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新学期学习计划(此过程以孩子为主,家长的作用为辅助和引导)。这样会让孩子心中有数,有“底”,从而有助于减轻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焦虑情绪。

③做好开学前的“物质”准备。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要自己将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净,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另外,饮食上也要调整。孩子在假期形成了吃饭暴饮暴食的习惯,吃饭时间无规律,饿了就会吃零食。家长要慢慢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合理膳食,三餐时间要严格遵循规律。

3.借鉴“皮革马利翁效应”,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简单地说,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家长们应该经常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无论任何时候,父母都会坚定地相信“你能行”。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又可以见到久违的好朋友了,可以学更多新东西,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可以让自己更加厉害等,让他们对学校有所憧憬。

二、给孩子的建议

1.学业上别欠账。

积极完成暑假作业,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天经地义”的事。要尽快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才能在开学后“有面子”的去见老师和同学。这是减轻开学前焦虑的一项重要内容。

2.合理使用手机和电脑。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老师和家长一般没有过多干预。开学前,学生对电视节目和游戏往往意犹未尽,此时,学生要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

3.进行开学前的“热身”。

作业完成后,要安排时间“温故知新”。 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英语单词、数学公式、物理定律等,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也是很重要的环节。

4.适当运动和阅读。

运动是对付情绪低迷的很好方法。如果你已经开学或者是在家等待开学,请马上动起来!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去健身房或者运动场跑步,没有场地的可以在家随便跑动,当你运动起来就会发现状态好很多。在不想动的时候,赶紧拿起你喜欢的书籍翻开看看,让自己整个人都沉浸在书本当中,去体验阅读的快感,每天保持阅读的习惯,状态就会积极起来!

5.学会自我暗示,做心理调试。

告诉自己:要开学了,必须收心了;放松心情,定好学习目标;结束休假模式,启动新的征程。

6.多和同学及父母沟通。

可以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期的打算,听听同学的心声,从而了解到不少同学和自己有同感,从而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让自己心情释然。多和父母沟通,父母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和指导。

【给父母的建议总结】

请以不生气为基础理论,坚持不吼叫,不动手的原则,努力坚持陪伴和引导孩子成长,将“孩子虐你千百遍,你仍待他如初恋”的精神发扬光大。毕竟,当父母是一项光荣而长远的任务,我们要一次又一次经受住打击,又必须一次又一次满血复活。父母们!加油!

崔永华,知名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崔永华主任在北京儿童医院和顺义妇儿医院每周均有出诊。

1.北京儿童医院出诊时间和科室: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

出诊科室:精神科

2.顺义妇儿医院出诊时间和科室: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出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供 稿:精神心理科 崔永华

编辑校对:宣传中心 邓璐 黄山

设计制作:宣传中心 任静 李纪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