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神》刷屏,电影里提到“慢粒白血病”你了解多少?
随着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随之走进人们视线的,还有一群不幸却坚强的人——慢粒白血病患者。
那什么是“慢粒白血病”?这种疾病到底有多可怕?为了弄清楚,小编专门去找到贵州省肿瘤医院血液科副主任袁斌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慢粒”,全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又称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骨髓以髓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及脾脏肿大为主要特征,90%以上患者骨髓细胞中存在特征性的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全球年发病率约为1/10万,占成人白血病的15%~20%,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高峰介于50~60岁,男性比女性更为常见。我国CML的发病率为0.36/10万人口,占白血病的第三位。大约每 20 万人中有 1 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新发患者。
电影中反复提到“急变期”,不知看过的朋友们是否记得呢?其实,慢粒白血病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临床上将慢粒白血病的病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慢性期:
病程1-4年;体检或者其他原因检查时,会发现血象异常、脾脏肿大;常有乏力、低热、多汗、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症状。
加速期: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病程几个月到数年;经常不明原因发热;脾脏迅速肿大;贫血、出血加重;胸骨疼痛等。
急变期:符合下列任何一项
慢粒的终末期,与急性白血病类似;患者往往数月内死亡。
主要药物为羟基脲、马利兰,仅能控制细胞数,不能改善及控制病情进展;
干扰素,可改善部分患者细胞遗传学;
即酪氨酸酶抑制剂(TKI),主要有一代TKI制剂:伊马替尼;二代TKI制剂:达沙替尼、尼洛替尼;三代TKI制剂:泊那替尼,此类药物为目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线药物,可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
慢性期、加速期可考虑小剂量阿糖胞苷,急变期可按急变类型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
针对TKI治疗无效患者可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格列卫,化学名为甲磺酸伊马替尼,是第一代TKI制剂,该药的出现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使本病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是目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有效的药物。此外,第二代及第三代TKI制剂已上市,可使慢粒患者更大获益。对于TKI制剂是否可停药,近年来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处于深度缓解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可考虑停药后进行疾病监测。
随着TKI制剂的出现及造血干细胞治疗的日趋成熟,目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无病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已极大提高,已经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
1、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者,定期监测血常规、骨髓细胞学、ABL融合基因定量,平时不要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2、选用抑制细胞合成药物及干扰素治疗患者,注意监测血常规,根据血常规情况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定期骨髓检查,了解疾病进展情况。
另外,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不宜过度疲劳,应规律作息、戒烟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