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某医院儿科医生,没想到你是这种人!年轻妈妈发帖怒斥,结果……

文 / 靖江社区
2018-05-28 14:05


孩子半夜发烧至某医院急诊

年轻妈妈发帖怒斥

2018年5月26日,一年轻妈妈向靖江社区提供消息,称孩子半夜感冒发热,去靖江某医院挂急诊,医生开出的药虽孩子也能服用,但是味道苦涩,难以下咽。妈妈想退了这味药,医生一脸疲惫地表示“要退所有的药需要一并退掉,不退的话可以用作家庭常备药留着”……可能爱子心切,妈妈很生气,觉得医生只讲流程规章,有点冷漠,于是发帖怒斥医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帖子引起不少争议

因为小编的用词有不严谨的地方,也会造成一些误解,年轻妈妈单方面的说辞也可能会引起争议,激化矛盾,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小编及时删帖致歉。年轻妈妈事后也告知小编“当时确实情况特殊,心疼孩子,虽然医生比较公事公办,态度也可能不那么亲切,但自己也是心急了些。”

不少网友觉得,很多医生确实都是依照流程、规章办事,但这也不见得是冷漠无情,也是其工作严肃、严谨的地方。学医其实是非常苦的,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点闪失都可能关乎人命。


靖江儿科医生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你觉得靖江儿科医生是怎么样的人?千人可能有千人说法,有的病人称医生是“白衣天使”,说他们“妙手回春”,也有人说他们“麻木冷漠、不苟言笑”,但仅凭一面之缘、寥寥数语,又怎样能够武断去评判一个人、一个群体?

询问过一些知情人,靖江某医院的医生怎么样?他说,现在医患纠纷太多了,医生都成了高危职业,学医的越来越少,我们医院科室已经好几年招不到儿科医生了;也有人透露:我们这里护士是规定45岁不上夜班,可是儿科医生很多都已经超过45岁了,甚至50多都还坚持上夜班。没人愿意学儿科,不只是靖江,全国都是这样,到秋冬季,很多大城市的三甲医院患者都排队几个小时看不到病,甚至有的医生超负荷工作,没医生看病都停诊……



在靖江,即使儿科门诊一度人满为患,即使孩子生病举家排队等候两三个小时,医生都还在那里守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科医生心酸自知:

谁在乎我们吃饭没?

有一位靖江网友留言:

年初的一天,带几个月大的孩子去靖江某医院看病,从上午排队到中午,眼看着12点了,买了个面包啃了继续等,以为中午要等很久,到下午医生上班才能继续排队,但没想到12点多还排上队了,看到医生大概五十多岁,一脸疲惫,还要安抚哭闹的孩子和焦虑的家长。家长问了句“吃饭了吗”,医生笑笑“还没有,人太多,晚一点吧。”但现实生活中,多少人在乎儿科医生吃饭没,就算一句简单的寒暄都不会有。

网上一搜“儿科医生”

一个字“累”

更可怕的,是不被理解

@杨小吴

我叔叔是儿科主任,有次叔叔给孩子看病,因为孩子病情不重,给孩子开了药告诉家长怎么护理。孩子父亲就不同意了,不满医生不给输液,结果就把叔叔打了。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医生丝毫没还手之力,之后听说叔叔请了好几星期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婷

我是一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我们病房是封闭的,当年就是不愿意和家长接触,所以选择了比儿科更累的新生儿科,但我见过、听过太多医护被打骂的事情了。听这边一位回老家找工作的研究生说,他们100多名医生去应聘,只有两个报了儿科,院长一看两个都是研究生,没有考试、面试,直接入职!现在的医院对儿科医生的要求是学历高、身体好、任劳任怨还不计较收入!别人问我,你工资很高吧,红包收不少吧,我就好想打人!

@熹熹

我就是一名三甲医院儿科医生,每天上班上到头晕眼花,上厕所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没有假期,公休也不让请,因为没有多余的人顶班,自己的孩子生病自己却在照顾别人的孩子,老人病了也没有时间照顾,没有人愿意当儿科医生,以前对孩子的喜爱,让我坚持到现在,可是常常得不到理解,收入却是同行里面低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Angela

闺蜜是个大夫,听她说有次有个孩子病了住院,她去查房,孩子应该刚打完针,还在那哭。孩子父母哄他“乖,别哭,一会咱打死那个打针的坏人”,就当着我闺蜜的面。

@绵绵

舅妈是儿科急诊护士,最近很多小朋友来打针,有个小朋友因为害怕打针,不停哭闹挣扎,所以打鼓了一次。家长一怒之下打了舅妈,扇耳光,还抓破了舅妈的脸。舅妈瞬间怒了,手里有注射针,顺手扎了那人胳膊一下。那位家长更加不依不饶,报了警。警察叔叔萌萌哒,跟舅妈说,大姐,你要是没扎他我们就拘留他了,现在你扎了他,咱们只能和解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患纠纷一触即发

换位思考理性沟通

看看上面这些儿科医生的“遭遇”,再想想自己家人、孩子生病时的焦虑与无奈。医生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挽救所有生命,也不可能挑不出一点毛病,但现实情况就在那里摆着,苦和累正摧毁儿科医生仅存的有生力量,如果说辛苦是多数普通人从业都要面临的问题,但来自家长的侮辱、谩骂,则让更多的家长感受着医闹的苦果。如果儿科医生这职业消失了,总不能指望游方郎中吧……而对于儿科医生来说,既然已是高危行业,也得工作更细致一些,更谨言慎行,减少矛盾发生的可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有求于医生,希望他神来之手,帮我们速速带走病痛;但其实,我们又充满无力感,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有什么灵丹妙药,还不是要双方配合协作,努力驱走病痛?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势必有许多矛盾、摩擦,医生有医生的苦衷,病人有病人的难处,都不容易,但至少目标是相同的,那就应该为此避免冲突,促成协作,达成双赢。

希望医患双方,都能各退一步,毕竟没人愿意冲突,只希望能治病救人;也希望外界、媒体多一点宽容,不去推波助澜,激化矛盾。

希望有一天,搜索“医生”二字,不再是“年轻医生猝死、医患纠纷”等刺目字眼;也希望病人们都能更舒适、平静地度过在医院里的时光,开开心心出院,不留病痛与怨恨,这需要医患双方、社会各界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