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尿床,家长需要了解的事实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8-05-19 22:04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地图期”,都会经历尿裤子、尿床。

面对孩子尿床尿裤子的行为,我们首先要明白:儿童能控制大小便的年大。

据研究统计,1-2岁儿童绝大多数不能自己控制大小便;

2-3岁儿童50%以上可以自己控制大小便,但对夜尿的控制力仍然较差;

4-5岁儿童约80%可以控制夜尿,绝大多数儿童可以控制大便;

5岁以上儿童绝大多数都能控制夜尿。

所以,对于孩子尿床,大多数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控制情绪,拥抱安慰,该洗的洗,该换的换。不要因为尿床斥责孩子,对孩子发火,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羞耻感和自卑感,反而会导致尿床更为频繁的发生。

国际上将5岁以上儿童每周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 次及以上,持续3个月诊断为遗尿症。小儿遗尿症病因复杂,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尿动力相关肌肉不协调、睡眠觉醒障碍、家族遗传、精神心理、器质病变等因素都能够导致遗尿症。

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遗尿,其中属原发性遗尿者约为69%,继发性者约为31%,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据统计,遗尿症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体格发育基本无区别,但一些患儿的语言发育较迟缓。遗尿症可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幻觉等心理异常,进而使体质下降,易患心脏、内分泌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如延续至成年,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最终导致人格障碍。因此,了解遗尿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了明确患儿遗尿的病因,常需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尿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膀胱B 超检查非常重要。

重点要注意下列疾病:

1、泌尿系统疾病,如包茎、包皮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等,除病史、体检外,应做尿常规或尿培养,必要时做静脉肾盂造影。

2、神经系统疾病,如隐形脊柱裂、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这些疾病各有其特点及神经症状和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可做局部X线片确定。

3、其他,如糖尿病、尿崩症,由于多尿而遗尿;蛲虫病局部刺激,便秘等也会引起遗尿。

对于继发性夜尿症,首先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小儿遗尿症属多因素疾病,很难对每个个体确切地判断其具体病因,且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遗尿报警器、膀胱功能训练、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及患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克服焦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尽快康复。

作者:刘红霞

声明:文章转载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权烦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诚邀稿件,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