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看病是积德行善

文 / 大医生兵器谱
2018-04-17 10:23

寻访中国顶尖医疗团队——

本期人物: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 苏俊武(系列报道4)

二十几年前的一天,在山东潍坊的一家商场里,苏俊武碰见了一位曾是他的患者的女营业员,他微笑着正准备上前打招呼,没料到那人扭头就走,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苏俊武,以至于多年后再次回忆时他的语气仍然无法保持淡定。

那时,苏俊武尚是一名整形科大夫,虽然理解女性整容后不愿被人知晓的隐藏心理,但这种冷漠的态度依然伤害了他。尽管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苏俊武还是毅然从医院北上,在离开学校十年后再次考入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攻读硕士。

无论是那名女营业员,还是苏俊武本人,都不会想到,这一次的勇敢转身会走出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二十年后,苏俊武的名片上已是排列着长长的一串职务头衔,“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副主任、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委员”林林总总。不过,其中最有份量的显然是“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心外科副主任”,这个中心是国内最大、完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数量及质量最好的中心之一。

只有开胸才像个外科大夫

早上6点40分,苏俊武赶到医院病房,开始处理各种等待手术的患者,顺便复查昨日手术患儿,一圈走下来口干舌燥。回到办公室,他赶紧烧上电热壶,五分钟后,碧螺春刚刚沏好,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一看时间8点了,立刻又赶去交班。等到交完班、开完晨会再回到办公室,茶也凉了,苏俊武一口气喝完。

苏俊武人如其名,白净斯文的面容总含着几分笑意,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说话有浓重的乡音,言语恢谐,这让跟他聊天的我不时地产生听相声的错觉。

“您早上几点到医院?”

“我一般5点左右醒来,看看表然后再眯瞪一会。今天5点醒来,一想正好有世界杯比赛,干脆不睡了起来看一会儿。”

“您还是位球迷呀?”

“伪的。要是二十年前,碰上欧洲杯世界杯,夜里不睡觉都要看,大家一起喝酒、打牌、看比赛。现在不行了,中心杂事较多,六点钟就要起床,出门前还得抽空在网上回答几个患者咨询的问题。每天一出门就跟打仗一样,不到夜里十点多别想回家。”一边说着,伪球迷一边顺手打开电脑登录到个人网站上,快速回答了两个患者的问题。

“您这么不着家,家里领导愿意吗?”“有点愧对,但不愿意又能咋样,总不能把我撤了吧。”

言毕,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乐了。

这让我想起了他的学生私底下跟我说的话,苏大夫脾气特别好,从来没见他跟谁生过气,着过急。通常早上六点多就能看到他来到医院,先处理找到病房来的走绿色通道的病人,然后就是去手术,有时候一天做六七台手术,能忙活到半夜。有一天早上他来到医院,看到苏大夫的眼睛里全都是血丝,吓了一跳,问他怎么了,回答是才从手术台上下来,最后的一台手术一直做到了凌晨5点,连家都没回,又开始接着第二天早上的工作。

循着这个想法,我问道:“听说当年您是学校里的学霸,毕业直接留校的人物,在当地肯定过得很安逸,为什么工作了十几年后又决定出来闯世界呢?”

于是,苏俊武给我讲了文首的那段往事,不过末了,他强调说:“其实我挺想干心胸的,觉得给人开胸那才像个外科大夫,特神气,特有成就感。整形美容终究是不适合自己,还得感谢那位女患者最终促使我下定了决心。”

1995年,苏俊武自己联系去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心胸科进修。到了北京后,顿时觉得世界太大,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正在迷茫之际,他遇见了刘迎龙主任,从此尘埃落定。

1996年苏俊武考入阜外医院攻读硕士,师从刘迎龙教授。因成绩优异于1998年转为博士连读,2000年11月提前完成论文答辩,2001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博士毕业,作为人才引进,经北京市人事局“绿色通道”进入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

手术室里孕妇和路由器的笑话

安贞医院小儿心外科的手术室很大很多,布局也很奇特,像是打地道战,四间大的手术室里面又分别套着几个小的手术室准备间,手术室与手术室之间都有门彼此相通,苏俊武说这样是为了方便手术时能及时沟通,譬如说现在他在这间屋里做手术,旁边手术室一旦有了什么状况,喊一声他立刻就能知道。

苏俊武正在做的这台手术是一位八岁的先心病小患者,从小求医,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没有医院能治,现在八岁要上学了,终于找到了安贞医院小儿心外科。她的诊断是大动脉转位,两个血管全反了,并且由于两个心室中间的室缺太大,导致两个心室像一个心室,动、静脉血都集中到了这个单心室里,加之肺动脉瓣又狭窄,必须要做格林手术。

格林手术是将上腔静脉切断,缝闭近心端,将远心端与右肺动脉行端侧吻合,等于是绕过心脏,在上腔静脉与肺动脉之间重新修一条路。其优点是减轻右心室前负荷,增加肺内供血,减轻孩子的青紫。这个手术国外做得比较多,国内做得比较少,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做,在早期没开展这个术式时,患儿都因缺氧而无法存活。与根治手术不同,这是一种功能性的矫治手术,对复杂性先心病孩子来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法。

说起临床手术,苏俊武也是有很多东西可以拿出来说道的,绝不辜负大家对他“心灵手巧”的评价,例如提高婴幼儿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疗效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例如提高婴幼儿重症复杂先心病外科手术疗效有关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又例如经右外侧小切口矫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治疗及应用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对此,苏俊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奖不奖的都在其次,关键是能用来更好的治病救人。”

手术很顺利地完成,大家一边做着后续工作,一边讲起了脑筋急转弯。

助手说:一个女人怀孕了,她丈夫不仅把自己家的路由器拔了,还把楼上楼下左右邻居家的路由器都关了,这是为什么呢?

其他人回答:为了保护胎儿不受辐射。

助手说:错,那个男的其实是怕老婆怀孕后,在家闲着没事干,天天上淘宝。

大家都笑起来。苏俊武笑过后说,虽然“保护胎儿不受辐射”成了不正确答案,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现在人们对于怀孕生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保健知识,优生优育的宣教还是要努力地去做,包括先心病的三级预防。

“您永远的孩子敬上”

采访医生最大的福利就是总能体会到感恩的心和温暖的情,在苏俊武这里也不例外。下面讲两个很小很小的故事。

头一个是发生在门诊室。那天本来是苏俊武的门诊日,没想到才看了十几个病人,手术室就通知他去紧急手术。苏俊武走了没一会儿,一个年轻妈妈就急匆匆地推门进来,看到苏俊武不在,一拍手,“哎呀,我都来两趟了,就是想当面感谢苏主任,跟他说一声,我家孩子手术后恢复得可好了。”当得知苏大夫去手术,可能过一两个小时还会回来,这位妈妈才笑嘻嘻地离开,临走时说:“那我就隔一个小时过来看看,这次一定得当面道声谢。”

第二个则是苏俊武生日当天收到的一封信。字不多,写得还有些歪歪扭扭,但内容却很温情。

“我敬爱的苏伯伯:生日快乐!在这遥远的南国,我用南方特有的珍果,表达我对您深深的谢意!我现在很好很好、乖巧、漂亮、健康。胸腔里那有力的跳动,是您的妙手回春!您辛苦了!祝您好人一生平安!年后回京,我们再见!您永远的孩子邾X颖敬上”

曾经问过苏俊武一个很恶俗的问题:“跟别的专科比起来,小儿心外科应该是比较清贫的,那您有没有在经济收入上纠结过?”

苏俊武仍然是一贯的实话实说:“纠结又能怎么样?还是要救这些孩子。跟随刘主任来到小儿心外科以后,越来越觉得给孩子看病是积德行善,治好了,孩子将来就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不治,孩子有可能就活不了。天天做这些积德的事,我心里踏实,在家也能睡个踏实的觉。再说,先心病死亡率当年是第一位,现在在我们的努力下,已经下降为第二位,这种成功,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