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米粉里加了这东西,孩子再也不吃水果了......
我家孩子 3 岁了,没吃过一口水果,果汁会勉强喝两口,基本就只爱吃些有味道的东西,奶油蛋糕、饮料这种,蔬菜也不吃。
现在脸上已经长白斑了,医生说是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可医院开的药他也不肯吃,只肯吃一些维生素软糖。
男孩妈妈出示的处方单
这是丁香妈妈的作者李靓莉最近接到的一个咨询案例。案例中,孩子的饮食习惯,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
可是,一般孩子不是都爱吃水果吗?好好的孩子怎么变得只能靠吃维生素支撑呢?我们请李靓莉老师好好给大家讲讲。
和这位妈妈的沟通后,发现他们刚给娃添加辅食的时候,觉得带甜味的米粉孩子爱吃,就一直给孩子吃一种含奶粉的甜味米粉。
然而,这种米粉含糖量很高。
再加上全家普遍爱吃甜的,家中常备各种甜点,孩子一岁后就吃上了奶油蛋糕、糖果。
久而久之,孩子嗜甜的习惯已经改不掉了,最终成了今天这种靠吃维生素补充日常营养的局面。
家长要像警惕盐一样警惕糖,特别是在辅食添加的初期。给孩子添加米粉的时候,带甜味的米粉统统不能选!
另外,其他含糖的食物,也要引起家长的警惕。
甜味危险
糖摄入量必须控制
图片来源:网路
有些人可能会问,吃糖能有什么危害:
「不就是蛀牙嘛?不就是肥胖嘛?我都知道,孩子还小,关系不大的。」
不说这些「可能导致的危害」,我们来说一些直接的。
1. 吃糖太多,影响主食摄入
甜的食物有一个普遍特点——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稍有一些营养常识的妈妈们应该知道,「主食」和「糖」都是提供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孩子吃了含糖饮料、甜食后,血糖会快速提高,很快就感到饱了。甜的食物吃多了,势必会影响主食的摄入量。
如果三餐前给孩子食用这些甜食,孩子根本不可能好好吃饭,因为孩子根本感受不到饥饿;而没过多久,孩子血糖下降了,马上又觉得饿了,于是又会想要吃零食,进入恶性循环。
三餐和点心的关系颠倒,孩子真正需要的营养不够了,时间长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2. 口味偏好难纠正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天然喜欢带有甜味的东西的。大人可以靠自己的自制力控制,但孩子却不能,一旦养成嗜甜的口味偏好,便很难纠正。
像案例中的孩子那样,已经养成吃甜食的习惯了,不肯吃水果这样天然甜味的东西,只爱吃再加工的、高糖的甜品,一些原本吃水果就可以补充的维生素,却得靠吃维生素片来补充。
吃糖,比吃盐更难控制
图片来源:网络
盐的问题至少可以在厨房做好把控,而控糖却比控盐难多了。
因为糖并不仅仅是厨房里的白砂糖,日常所吃的各种食物里都有糖的身影。
米饭中的淀粉、水果中的果糖、薯类中的淀粉、杂豆中的淀粉,这些天然食物中的糖并不用太担心,家长需要警惕的是游离糖。
游离糖是指人类制造食品时所加入的各种糖,比如白砂糖、红糖这种,也包括蜂蜜和果汁中的糖。
游离糖的态度,世界卫生组织的态度鲜明且强烈:
将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10% 以下。如果有条件,应将游离糖摄入量降至摄入总能量的 5% 以下。
图片来源:WHO 官方网站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对于宝宝来说,每天游离糖的摄入应在 10~15 g 左右。
而这个上限,太容易就被超过了。
10~15 g 游离糖,也就是 1/5 瓶可乐,一大口乳酸菌饮料,一小块蛋糕,一杯含糖酸奶。
孩子随便吃一吃,马上就过量了。
记住并做到这几点
有效减少糖分摄入
1. 看穿配料表中的猫腻
学会看配料表是作为家长的必备技能之一。配料表里的下面这些东西,都是属于要避免的隐形糖:
白砂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
图片来源:网络
看到这些成分,就把食物默默把东西放回货架吧,真的不适合孩子吃。
2. 能吃水果,就别喝果汁
果汁中的糖也属于游离糖,同样需要控制。给宝宝吃水果,优于吃含渣果汁,优于吃去渣果汁。
美国儿科学会也建议,不要给 1 岁以下的孩子喝果汁。
图片来源:美国儿科学会官网
另外,不要轻信超市里售卖果汁的商品宣传。如果看到配料表中有浓缩果汁,基本可以放弃购买了。这种浓缩果汁中很有可能已经加入过大量的蔗糖进行调味。
3. 限制蜂蜜的摄入
蜂蜜中可能存在肉毒杆菌感染,1 岁内的宝宝不要食用;1 岁后也尽量少吃蜂蜜,蜂蜜中的糖分也属于上文中提到的游离糖。
4.少吃或不吃含糖饮料
图片来源:网络
不管是碳酸饮料、茶饮料,还是乳酸菌饮料、含糖酸奶,都是含糖大户,都是我们应该尽量少给或是不给孩子食用的。
取而代之,口渴了多给孩子喝点白开水;此外,喝些牛奶或无糖酸奶都是相对健康的选择。
良好的饮食习惯
能让孩子受用一生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养成健康的口味偏好,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每个家长都应该牢记,无论是咸味还是甜味,过早地让孩子接触,都会让孩子丧失对天然口味食物的兴趣,从而影响营养的均衡摄入。
偏好吃甜食的习惯一旦养成,等孩子有一定自我意识后,想要改变就很难了。
而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的发生,都与长期嗜甜的饮食习惯有关。
坏习惯养成后,对甜味的疯狂追逐,也许将持续孩子的一生,再也无法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