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白血病患者通过治疗可缓解 规范治疗能救性命
2018-01-22 16:4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见习记者 黄慧仙 记者 李文芳
60岁以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有50%的人能长期存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患者,治愈率也能达到60%到70%……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和你曾经看过的悲情韩剧情节很不一样?
1月21日,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举行的急性白血病健康教育讲座上了解到,目前白血病患者是可以通过治疗长期存活,甚至根治的。
“70%左右的白血病患者经过1至2个疗程的治疗,病情都能得到缓解;长期治疗,不少病人能够治愈。”浙大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魏国庆说。
2年10个月 她好好地活着
今年56岁的胡女士是浙江慈溪人,丈夫是公务员,两人还育有一个孩子,日子过得虽然平淡却不失幸福。
2015年12月的一天,一场不幸悄然降临她的身上。
平时从来不感冒、身体还算硬朗的她,突然出现鼻子出血,淋巴肿大,血常规指标异常等情况。在当地医院吃了一个月的药仍然不见起色。
当地医院血液科的大夫在诊疗后,支开了胡女士,悄悄告诉她丈夫老孙,得的很可能是白血病,建议他们到省级医院进一步确诊。
听到这个消息,一向冷静的老孙,那一瞬也有些慌了。冷静下来之后,他给妻子的父母、姐妹及单位领导都打了电话。
告知情况后,他便带着妻子赶到浙大一院,排了半夜的队,终于挂上了浙大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蔡真当天的第一号。
在经过细致问诊、检查之后,蔡医师告诉老孙,胡女士得的正是白血病。
接下来,胡女士便在浙大一院接受了10个月、共7个疗程的化疗,病情得到明显缓解。之后又接受了2年的维持治疗。“她现在能做家务,胃口也蛮正常的,我还会带着她去田野散散步,加快体能恢复。”老孙说,妻子每次用药情况、检测情况,他都会用表格整理出来,这样来看病的时候医生就能一目了然。
老孙为患白血病的妻子胡女士整理的用药记录。
仅从2017年1月到如今,他已记下了密密麻麻8页纸的用药记录。
“像胡女士这样的病情,我们本来是建议做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但病人及家属因为其自身体能较差,并存在肺部感染等问题,就没有考虑做这一手术。”浙大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主任医师孙洁告诉记者,病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吃药、复查,及时与医院沟通,注意定时随访,这都是她的病情获得长期缓解的重要因素。
出现连续发热、贫血、乏力、长期出血,应尽早就医检查
其实,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据悉,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急性白血病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二。“平时坐诊时,我一下午接诊的白血病患者大概在15个左右。”魏国庆说,除了省内的病人,还有不少来自上海、北京、四川、湖南、广东等地。
“遇到白血病,要相信现在的医疗技术,积极治疗。”魏医师说,除了化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都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其中,及时发现,从而尽早接受治疗也是很关键的一点。“白血病患者易出现连续发热的症状,同时会有贫血、乏力、脸色苍白、长期出血等情况,这类病人还极易感染。”魏国庆说。
如果一段时期内持续出现这样的情况,医生建议及时到医院做血常规和骨髓穿刺检查,检测体内白细胞、血小板等情况,以及早确诊病情。“像患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也会使血常规中白细胞数出现变化,但白血病导致的血常规异常往往是一系列指标的变化。”魏医师说。
如何逃过这十万分之二的概率?
“医生治病救人就像是在一条河的下游,不断地捞人上来;但如果每个人能在上游的时候,就多关注自身健康,做好预防保健,既减轻了医生压力,更大大降低了病人的痛苦。”浙大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郑伟燕说。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注意哪些方面,以尽可能避免白血病的发生或在白血病发病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呢?郑医师告诉记者,目前导致白血病的具体原因虽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在很多方面仍然可以实现有效预防。
医生建议,首先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以及有毒化工原料等。“有些人家里新装修,或新买车时,由于使用的材料没有达到环保标准,含有苯等有害物质,易增加白血病的发生率。”郑医师说。
其次,患白血病的人应当注意卫生,尽量避免感染。患病后,应积极配合医生接受规范治疗。
“很多人一听化疗,会觉得很可怕,但其实它是通过化学药物静脉输液的形式进行的,是缓解病情的有效手段。”郑伟燕说,有些人因为听信江湖郎中,放弃了治疗时机,最终失去生命,是十分可惜的。
据悉,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主任医师罗依,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护师金爱云也在本次讲座上做了相关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