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艾灸治好了我的乳腺增生,两天起效,30天彻底好转
什么是乳腺增生?我治疗几例乳腺癌术后胳膊肿胀的病例,乳腺癌术后,胳膊肿胀的很厉害,肿的很粗很粗,而且很硬。这种状态应该是淋巴回流障碍,一般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
我也是叫患者自己在腋下淋巴的位置,每天1-2次。在腋下夹一个艾灸罐,肿胀明显的位置患处艾灸等。这样胳膊肿胀的会慢慢缓解,而且硬的状态也会改善。虽然改善的不明显,但是患者说胳膊轻松了。
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可以消炎止痛。这些我们都经过了临床大量的验证。
还有刚做妈妈的,得乳腺炎的很多,也可以试试艾灸,主要是患处艾灸,可以消炎,化瘀。
还有奶水不够的,也可以尝试艾灸,在患处艾灸,也就是阿是穴艾灸,在腋窝的淋巴结处艾灸,在胀痛的位置艾灸,这样都会很快通乳的。
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是由情志内伤肝气郁滞,或思虑伤脾气滞导致痰凝于乳房所致的一种乳腺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症。女性患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体内有郁气不能抒发,则凝聚成痰,如果加之脾虚不能及时运走痰湿之邪,则凝聚结节于体内,形成乳腺增生。
在乳房部位可触及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肿块,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厘米。多位于外上像限,表面光滑活动,触压有轻微疼痛,与皮肤不粘连,表面无红肿热痛。做近红外线乳腺诊断及乳房B超检查,明确诊断。
肝郁气滞型伴见乳内肿块随月经前后或情志波动而增大或缩小,多有经前乳胀,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精神郁闷,喜叹息,胸胁胀痛;
痰气凝结型伴见乳内肿块形如鸡卵,坚实光滑,无明显胀痛。头晕,胸闷,痰多,胃纳欠佳。
艾灸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辨证治疗,切勿盲目艾灸,请参考以下内容:
【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肿块发生在乳房一侧或两侧,以胀痛为主,情绪起伏较大时胀痛明显,可伴有胸胁疼痛胀满,口苦,头晕。舌暗红,苔薄白或黄。
选穴如下:
乳根穴: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中线4寸处。
膺窗穴:在胸部,乳头直上,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处。
灸乳根穴、膺窗穴,能活血行气,促使结块消散。
太冲穴:在足背侧,第一、第二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灸太冲穴能平肝泄热、舒肝养血。
合谷穴:即通常所说的虎口,并拢拇指时肌肉隆起处。灸合谷穴能通经活络,经络通畅,有助于疏解肝郁。
血海穴:大腿内侧,距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2寸处,约一个大拇指指节对应指尖压痛处。灸血海穴能理气活血,血行通畅,肝郁更容易消解。
艾灸方法:艾条温和灸,灸至局部皮肤灼热潮红,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脾虚痰阻型乳腺增生】脾虚痰阻会导致痰凝于乳房,从而导致乳腺增生。其症状为:乳房可触及大小不同的肿块,单发或多发在一侧或双侧,伴有神疲,身体困重,头痛如裹,肢体乏力,食少,大便烂或稀,面色淡白。舌淡。
选穴如下:
乳根穴:在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居前中线4寸处。
期门穴:锁骨中点垂直向下第六肋间隙(即肋骨之间的凹陷处,距前正中线4寸)。灸期门穴能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灸阴陵泉穴能健脾理气、通经活络,起到止痛散结的作用
阴陵泉穴: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从踝关节后方,沿骨的边缘向上推行至尽头处即是)。灸脾俞穴能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运化掉凝结的痰湿。
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处。灸足三里穴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化淤消肿,并能健脾补胃。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左右,以局部皮肤红晕灼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2-3天,进入下一个疗程,尽量坚持5个疗程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