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乏力、厌食,不一定是因为“身子弱”!可能是心脏出问题

文 / 都来聊健康
2021-06-12 19:07

林女士是一位乳腺癌患者,4年前因为乳腺癌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之后进行了化疗和放疗,病情一直非常稳定。最近一个月,患者感到身体乏力、厌食和困倦等状况,也一直未予重视。

近一周来,林女士感呼吸困难,不得已看医生。经仔细的检查,考虑是化放疗导致的心脏损伤,予以及时处理后,林女士的症状才得以缓解。

问题来了,肿瘤治疗为何容易“伤心”?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化疗和放疗都可能引发心脏损伤,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来说,这些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损伤包括急性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因为治疗时间不久,比较容易引发重视,但对于慢性损伤,由于时间久远,往往易于忽视,特别是一些不典型症状者,更易误为“体质弱”。

因此,癌症患者定期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就显得非常重要。

先来聊聊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蒽环类(如多柔比星等),发生在治疗期间到1年之内的心脏损伤约为1.6%-2.1%;发生于1年之后的心脏损伤发生率1.6%-5%。这种损伤与剂量有关:400mg/m2者为3%-5%;550mg/m2为7%-26%;700mg/m2为18%-48%。

氟尿嘧啶也是常见的引发心脏毒性的药物。5氟尿嘧啶的心脏毒性发生率0-20%,卡培他滨为3-35%。

此外,一些针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药物如赫赛汀等对于心脏也存在毒性。

除了化疗,放疗也存在心脏毒性风险,尤其是左侧乳腺癌进行放疗的患者。由于左侧胸部放疗心脏照射在所难免,心脏损伤也难以避免。

当然,化疗或者放疗对心脏可能的伤害并不意味着因噎废食。

道理很简单,对于部分乳腺癌患者来说,必要的化疗和放疗可以极大地减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毕竟,经过大数据的处理,部分乳腺癌患者经过适当的化疗和放疗,与没有化放疗比较,生存率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对于化疗、放疗,既要认识到其对心脏可能的损害,也必须意识到因噎废食地放弃化疗、放疗所带来的肿瘤未控的风险,做到合理使用放疗、化疗,对抗癌症。

如何减少化疗、放疗心脏损伤的概率?预防自然是第一位的,即尽量避免心脏损伤的发生。

这就需要严格掌握乳腺癌化疗、放疗的适应症,严格地予以化放疗的剂量(以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最小限度造成正常组织损伤为原则)。

除此之外,提高化疗、放疗对于心脏损伤的警惕同样重要。

尤其是在治疗结束的几年之后(这往往是警惕放松期),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是重要的一环。

当感到身体乏力,不要仅仅考虑是体质弱,也要想到心脏损伤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措施同样有助于心脏的保护:

其一,戒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增加有机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摄入,适当的运动都对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二,一些人造食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由于存在比较多的Ω-6不饱和脂肪酸,增加身体慢性炎症风险,自然会增加心脏损伤。建议用动物油、椰子油、橄榄油代替;

其三,这些补剂对于心脏的保护有辅助作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等。

肿瘤患者容易“伤心”,确实与癌症治疗中对心脏的损伤有关。而一些因为肿瘤治疗而导致心功能受损的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误以为胸闷、乏力是因为“癌症患者身子弱”,从而耽误了治疗。

6月5-11日,正值“肿瘤心脏病宣传周”。认识到肿瘤治疗对心脏的损伤,不因噎废食、合理使用放化疗剂量,做好心脏健康监测,同时在生活中注意对心脏的保护,才是对抗肿瘤、保护心脏健康的科学做法。

更多癌症、健康相关知识请继续关注【医者李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