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腹痛以为是胃病,肠镜发现肠癌——人到中年,一定要做次肠镜

文 / 胃肠病
2021-05-07 00:42

一提胃肠镜检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害怕,觉得会“恶心”、“痛苦”?甚至觉得反正在胃肠镜检查也不好约,那就拖着。

但是没想到小毛病一拖,拖成大毛病,有些人把一个早期癌拖成中晚期癌,有些人发现时甚至已经发生远处转移。

其实,做胃肠镜就跟开车一样,胃肠道是马路,胃肠镜是汽车,消化内科医生是司机,控制着胃肠镜的走向,经验丰富的司机,会把这一路上的风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遇到这样的司机,再小的病变也别想逃得掉。

早期结直肠癌最爱“躲猫猫”,无特异症状,无明显体征,很难发现。这时候需要内镜医生拥有高水平的镜下诊断能力,及时并准确“揪出”病变。

今天的案例是一例早期结肠癌,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起到警醒的作用。

01

一次正确的决定

人到中年,好好关爱自己健康,好好防微杜渐,是人生的“期中小考”。

50岁的吴女士身体不错,但年轻时因为工作忙,饮食方面没太顾得上,一直有“老胃病”,反复腹部隐痛10余年了


但是,腹痛频率不高,程度也不重,注意饮食及生活规律后,疼痛能自行缓解,不影响正常生活。

单位每年都有安排体检,但体检项目通常不包括胃肠镜检查。

近日,吴女士腹部疼痛症状加重,来到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在主任的建议下,她决定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结果提示:回盲部阑尾孔附近见1大小0.5cm宽基隆起,横结肠可见1长径1.2cm宽基隆起(予活检),中央略凹陷。

肠镜检查

我们看到这个横结肠的病灶在内镜下形态结构的表现(IIa+IIc型病变),认为这个息肉没有那么简单,不仅有很大的癌变几率,甚至可能癌组织已经向肠壁的更深处生长。

反复叮嘱吴女士,待病理结果出来,一定再回来复诊。

活检病理结果:(横结肠)活检组织呈管状腺瘤样结构异型增生,小灶腺体穿插在黏膜肌中生长。

病理检查

所谓的异型增生通俗来讲,就是细胞增生没有按照良性方向,走偏了。

与病理医生沟通后,认为这个病灶的异型增生可能是癌变的表现,建议她尽早住院将病变完整切除,做完整的病理检查评估病情。

02

抽丝剥茧寻真相

专注于早癌诊断的内镜医师其实和侦探一样,发现一个病变,抽丝剥茧,深入观察分析,直至挖出最后的真相。

我们对吴女士的病情做了全面仔细的讨论及评估,该病灶内镜JNET分型为2B型,考虑已经有癌变成分,可能有黏膜下深浸润,积极与吴女士沟通后,最终决定先行诊断性ESD术,即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获得完整的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得到完整的病理结果后,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在王主任熟练的操作技术下,病灶被完整剥离。

被完整切除的病灶

术后病理证实,该病灶为恶性肿瘤性病变(腺癌),且癌组织已经侵及粘膜下层

病理报告

病变侵及到粘膜下层是什么概念?

下图就展现了结肠癌浸润生长的过程。

可以看出,肿瘤浸润生长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扩展地盘,最终转移的过程。

对于结肠病变而言,粘膜层(M层)以及部分浅层粘膜下层(SM1a、SM1b)的、分化程度高的肿瘤,淋巴结转移风险为0,大部分患者都能通过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来完整切除病灶,有很大的生存获益。

但是,如果肿瘤的浸润深度达到深层次的粘膜下层(SM1c、SM2、SM3),粘膜下层浸润深度超过1000微米,淋巴结转移风险增至10%,若肿瘤深达肌层、浆膜层,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更高。

单纯的内镜手术甚至外科手术都解决不了问题了,还需要系统地综合性治疗,比如新辅助化疗、放化疗,靶向药物,生物制剂,免疫药物等等。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十分被动,康复之路十分艰难。

那么,吴女士的肿瘤已经深达粘膜下层,有没有转移风险呢?

术后,再次对吴女士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认为吴女士的肿瘤为结肠高分化腺癌,癌组织粘膜下层浸润深度约1100微米,存在较大转移风险,且本例肿瘤均显示高级别异型增生,未见明显低级别腺瘤区域,考虑de novo癌可能。需要追加外科手术。

本着严谨认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主任建议吴女士进一步至上级医院行病理会诊,而会诊的结果也十分契合主任的判断。

病理讨论结果

在医生的建议下,吴女士进一步追加了外科手术,术后病理未见癌细胞转移,目前已达到治愈性切除。

事后,吴女士十分感谢王小云主任团队对她及时、准确的诊疗和一直以来的帮助,也庆幸自己当初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做了胃肠镜检查,如果自己再拖个2~3年行肠镜检查,那时结肠癌可能已经转移了。

医生有话说

肠癌组织发生有如下两种方式:一种是从腺瘤演变成癌,即腺瘤癌变;第二者则是从正常黏膜或炎症黏膜发展为癌,即de novo癌。

前者来说癌变过程是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从良性病变进展为恶性肿瘤,有较长的一段发展时间,患者可以择期入院行息肉切除治疗,防患于未然;

后者则是由正常的或者炎症黏膜直接变为恶性肿瘤,这种病灶一般较为平坦或凹陷,不易被发现,且病变发展时间较短,容易深浸润,发生远处转移。

吴女士这个肿瘤,就是后者。从这个病例中,不管是对于患者还是内镜医生来说,都有获益。

对于患者而言,做肠镜前需要按要求清洁肠道,充分做好肠道准备,是做好肠镜检查的重要前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把可怕的癌症扼杀在摇篮里,大大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对于内镜医生来讲,在做肠镜检查过程中,需要充足的退镜观察时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IIc、IIc+IIa、IIa+IIc、Is+IIc型的病变,此类病变通常为肿瘤性病变,癌变时间短,容易深浸润,建议尽早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

这需要内镜医生熟练掌握结肠病变的巴黎分型、JNET分型、Pit-pattern分型,必要时结合靛胭脂或结晶紫染色,进一步判断病灶性质。

只有不断提高内镜水平和诊断能力,对可疑病灶有全面的认识和精准的判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帮助患者更早更准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更高的生存年限和生活水平。

最后,在此建议:

并不是所有息肉都需要行内镜切除,存在息肉的患者们,带胃肠镜检查报告单及病理报告单于消化科门诊就诊,由医生对病变进行评估,给予合理的诊疗意见(是否需要治疗、紧急住院治疗、择期住院治疗或随诊),并根据诊疗意见进行床位预约或安排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