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直肠癌,保肛、保命只能二选一?

文 / 崆峒养生汇集
2021-04-16 18:41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过于精细等因素,大肠癌发生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根据2020年最新的全球肿瘤统计结果,大肠癌发生率已成为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

大肠癌根据部位可以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其中,直肠癌发生率高,且多为低位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大概距肛门8厘米以内。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又由于直肠与肛门相连,手术治疗直肠癌时,是否保留肛门就成为患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肛门的去留对我们生活有何影响?如果想要保留肛门,又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低位直肠癌的“传统手术”

如果把直肠比作一个腊肠,切掉中间有病灶的那一段,再把留下的两段接上,这就是保留肛门的手术,保留下来的那段连着肛门的直肠,就是“残存直肠”。

残存直肠的长度越长,将来肛门功能的恢复就会越好一些;残存的直肠如果长度很短,非常靠近肛门,即使把两端的肠子接上,将来的肛门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其中,中位、高位直肠癌可以考虑保肛手术,术中切除有癌灶的肠段,再把留下的两段接上,这就是保留肛门的手术;而对于低位直肠癌来讲,如果距离肛门很近,且处于进展期,就无法保肛了。

这时,则需要把病变肠道连同远端肛管全部切除,然后在肚子上造“人工肛门”,术后佩戴造口袋收集粪便。从此,粪便不是从肛门出来,而是从肚子上挖好的孔里出来,这将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很多患者无法接受。

那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什么易被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的新治疗模式呢?

低位直肠癌的“观察等待策略”

所谓的“观察等待策略”,就是在放化疗后8~10周进行一系列诊断性检查,包括直肠指诊检查、内窥镜检查和磁共振成像检查,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手术。

如果任何一项检查中都检测不到肿瘤,说明患者得到完全的临床缓解,那么就可以选择观察等待方案。

据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显示,相比过去国际的标准治疗方案来说,低位直肠癌观察等待策略,将肿瘤完全消失的概率,由原先的17%增加到33%,即三分之一的病人有机会让肿瘤完全消失。同时,由于方案的不断更新优化,放化疗杀肿瘤的概率可提高到50%以上。

对于患者来说,肿瘤消失的几率越大,手术开刀的必要性越小,保住肛门的机会也就越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观察等待方案使部分患者免于外科手术,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观察等待策略”需满足5个条件

1

难以行保肛手术的患者

手术是金标准,可以切除所有病灶,可以进行手术保肛的患者,不建议选择观察等待。

对于无法进行保肛手术的患者,医生需仔细查体,结合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评定,并遵循需遵循“保命第一、保肛第二”的原则,在不影响根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

有强烈保肛意愿的患者

对一些患者而言,如果无法保肛,会给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带来重大打击,甚至会有患者觉得失去了肛门仿佛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因而,患者的意愿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当患者有强烈的保肛意愿,且病情允许时,可以选择观察等待。

3

肿瘤不宜过大

肿瘤的大小决定了肿瘤有多大概率会完全消失。在肿瘤过大的情况下,仅通过放化疗使其完全消失有一定困难,不建议选择观察等待。

4

肿瘤对治疗反应明显

患者在放化疗期间需医生进行疗效评估。如果放化疗做完之后,肿瘤没有任何改变的,那么患者则不应继续等下去。

趁在还可以开刀的时候,在放化疗之后6~8周的时间窗内,采取手术治疗。

5

患者有很好的随访依从性

据“国际观察等待库数据”显示,全球1000例患者,约有四分之一在观察等待期出现复发,其中88%的患者复发是在放化疗之后的两年内,另外96%的复发局限在肠壁内。

因此选择观察等待的患者,医生需对病情进行密切监测,不遵循医嘱及密切随访,后果不堪设想。

总体而言,低位直肠癌并非一定就要切除肛门,但保肛的前提是精准评估肿瘤情况、患者身体状况及意愿,并根据不同分期选择不同的保肛方式,做到精准手术,保持术后的密切随访,这些要点都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