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癌性疲劳如何缓解?

文 / 青姐说健康
2021-03-27 20:41

身心俱疲、不想动弹,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接受积极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的同时,也常会觉得特别劳累,身上没力气、不想动,而且持续存在,这种症状叫做癌症相关性疲劳,简称癌性疲劳。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郭宏强介绍,抗癌药物和抗癌治疗以及治疗中患者体能下降、营养不良、贫血、疼痛及不良情绪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或加重癌性疲劳。

出现癌性疲劳该如何缓解呢?

很多人认为多休息就能缓解疲劳,出现癌性疲劳同样多休息就行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出现癌性疲劳,通过休息是不能缓解的,而且休息过量还会导致体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郭宏强表示,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尤其是病人的心态会得到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抗癌积极性。这种积极心理,能够使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趋于协调,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增强免疫力,间接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多运动能提高免疫力,可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得到及时诊治康复后的癌症病人,大多是喜欢运动的患者。运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但要注意,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

多休息不能缓解癌性疲劳,那怎么做才是缓解癌性疲劳的正确“姿势”呢?

维持最佳活动水平。在决定活动强度前,需要综合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骨转移、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热或活动性感染、跌倒风险等安全问题。如有这些情况,需要谨慎选择运动方式。首先要积极治疗癌症相关并发症,并发症也是引起疲乏的原因之一。在处理并发症的同时,可以考虑开始和维持一项患者喜欢并能够坚持的轻度运动,包括耐力(步行、慢跑或游泳)和抗阻力(力量)两方面的训练。喜欢做瑜伽的患者,应量力而行,以追求适当的活动量和放松心情为主,不必追求动作的精准,以免造成意外损伤。

心理干预。许多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极大,建议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或行为疗法,减少负面情绪和行为,促进心理调适。此外,还推荐心理教育疗法以及表达支持疗法,表达支持疗法是指促使患者加入支持小组、咨询、日志写作等患者有兴趣的业余活动中,能够促进情感表达,获得支持,从而获得良好的情绪。

营养支持。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吕慧芳介绍,营养摄入不足是造成疲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若存在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黏膜炎、吞咽痛、肠梗阻、腹泻或便秘等影响患者营养摄入的情况,应积极治疗。在医疗干预的基础上,患者家属也应积极地为患者准备适合其口味的餐食,保证热量摄入,可考虑少食多餐、变换口味,以促进食欲。

药物干预。疼痛、贫血等癌症相关并发症以及睡眠障碍同样会引起疲乏感,应积极治疗以排除可导致癌性疲劳的情况(如癌痛、贫血等),如使用中枢兴奋剂(哌醋甲酯),终末期患者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长期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类固醇仅限于晚期癌性疲劳和厌食症患者及与脑或骨转移相关的疼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