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很“凶猛”,如果在高发年龄段切除胰腺,可以预防癌症吗?

文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1-02-14 00:37

“医生,听说一旦得了胰腺癌就必死无疑,很难治!我老家有个叔叔就是胰腺癌去世的,患病不到一年,救都没法救,我很害怕,而且已经46岁了,好像已经到了胰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就想着如果我提前切除胰腺,是不是就不会得癌了?切除胰腺后对身体有影响吗?”

虽然胰腺癌可怕,但是为了不得癌症采取切除胰腺的极端预防方法,有必要吗?

胰腺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分泌器官和消化器官,一方面,胰腺可以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和内分泌;另一方面,胰腺可以分泌含有各种消化酶的胰液,帮助人体消化脂肪、蛋白质和葡萄糖。

切除胰腺之后,体内分泌的胰腺液会减少,无法产生足够的碳酸氢钠中和胃酸,就会导致胃酸过多,增加消化系统溃疡发病率。此外,胰腺切除之后,胰岛素的分泌也会相应减少,削弱了抑制血糖的功能,导致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等疾病。

所以,对于人体来说,胰腺的存在必不可少,而想要预防胰腺癌,也不建议采取如此极端方式,而应该从别的角度着手。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胰腺癌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诊断难、治疗难、预后差、易复发等特点,五年后的生存率不到1%,被称为“癌中之王”。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其中,欧美地区和亚洲地区的胰腺癌发病率最分别位居全球第一、二位。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胰腺癌发病率约为8.8/10万,死亡率为8/10万。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我国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上升到7%,但是依然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40%。据统计,前来就诊的胰腺癌患者中,80%以上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

胰腺癌高发年龄段、高危人群

中国胰腺疾病大数据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胰腺癌“重男轻女”,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比例约为6∶4,发病年龄集中在45-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但近年统计显示,与10年前相比,胰腺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目前,胰腺癌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专家认为,可能与遗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糖尿病、慢性胰腺炎久治不愈的因素有关。因此,对于有家族史或既往胰腺炎病史、长期吸烟及长期高脂饮食的胰腺癌高危人群来说,注意胰腺癌的筛查鉴别。

预防胰腺癌,警惕早期信号

由于胰腺的位置较深,隐藏在腹腔内,同时具备内外分泌的双重功能,一旦出现问题,常表现出消化功能障碍,容易造成误诊。数据显示,超过60%的胰腺癌患者会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等,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预防胰腺癌,应该学会识别早期信号。

1.腹胀和腹痛。这是胰腺癌的典型症状,也是胃病的典型症状,因此比较容易混淆。胰腺癌引起的腹部不适,主要集中在上腹部,是由于始自于身体内部或胰腺尾部的肿瘤挤压周围的器官引起的。

当肿瘤扩散到胰腺周围的神经时,还会导致背痛。胃病出现胃痛时,服用制酸类胃药基本能控制住症状,使疼痛得到缓解,但胰腺癌不行,疼痛感还会越来越明显,而且无法平躺或随意变换体位。

2.恶心和呕吐。当肿瘤压迫胃部远端时,会导致胆管被部分堵塞,使食物难以通过,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与胃病相似。如果按胃病治疗无效后,应考虑是否为胰腺癌。

3.黄疸。具体表现为眼睛发黄、皮肤发黄、皮肤瘙痒等,是肿瘤阻断胆管,抑制胆汁到达肠道,最终胆汁聚集造成的。胃病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较好区分。

4.体重迅速减轻,伴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焦虑、失眠等症状。同样的,胃病也会影响消化系统,造成体重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没有胰腺癌大。如果一个人出现以上症状,并且在半年内体重下降10%以上,就应该检查是否是胰腺癌引起。

胰腺癌筛查建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胰腺癌生存率的关键。除了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医生还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胰腺癌高危人群,坚持一年体检一次。高度疑似胰腺癌的人群,可以先做B超进行初步筛查,必要时再进一步结合CT、核磁共振、超声内镜、PET-CT等检查,以及早确诊,赢取治疗时间。

除此之外,预防胰腺癌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健康饮食、积极锻炼等,只有身体强壮了,才能百病不侵。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放在防治胰腺癌上再合适不过了。胰腺癌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只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被“盯上”。看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该如何预防胰腺癌了吗?

参考资料:

[1]《胰腺癌易被误诊为胃病》.健康时报.2019-07-19

[2]《很多胰腺癌伪装成胃病》.人民网-生命时报.2019-07-30

[3]《“癌中之王”胰腺癌 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央视网 .2018-10-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