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及健康管理

文 / 健康的记忆啊
2021-01-13 19:40

很多文章都宣传,肺癌早期症状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等等。然而真相却是:大部分早期肺癌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仅有少数肺癌患者因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早期可能出现刺激性呛咳等症状。多数肺癌患者都是病情到了中晚期才会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而胸痛的症状,很少在肺癌早期出现,几乎都是到肺癌晚期才会出现。

因此,所谓的肺癌早期症状根本不靠谱,想通过发现肺癌早期症状从而在早期发现肺癌,非常难。

肺癌的生存时间与诊断时疾病的分期和肿瘤的大小、部位密切相关。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为80-90%,而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降到3-4%。但目前,仅16%的肺癌患者在早期被诊断,极少有患者在0期被诊断,肺癌整体5年生存率仅16%。因此,早期筛查对治疗肺癌是非常重要的。

肺癌早期是否有症状表现,大部分和肿瘤的原发部位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原发位置,表现出来的症状不相同,若病变位于段支气管以上的部位即中央型肺癌,患者最早表现出来就是咳嗽、痰中有血、胸闷等情况,若发病位置位于肺脏周边靠近胸膜,这时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等情况,但这些症状很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那肺癌在早期该如何筛查出来呢?

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最有效

肺癌早期筛查是早期发现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具体做什么检查呢?

在体检中,做得最多的肺部检查是拍X线胸片。但是X线胸片并不是筛查早期肺癌的理想方法,因为很容易漏诊。在正位胸片上,约43%的肺部面积与心脏、纵隔、横膈等组织重叠,如果早期肺癌长在这些部位,拍胸片很难发现。并且,由于分辨率不够高,胸片很难发现直径小于1cm的早期肺癌,容易出现遗漏。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年年去体检,但是最后一查出肺癌还是已经进入中晚期。

目前最有效的肺癌早期筛查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低剂量螺旋CT。低剂量螺旋CT比普通CT辐射剂量小,比X 线胸片检查准确度更高。低剂量螺旋CT能发现直径< 5 mm 的肺部结节,因此能在很早期就发现可疑的恶性小结节,让患者及时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哪些人一定要重视肺癌早期筛查?

1、年龄在40岁以上。

2、下列危险因素有一项以上。

(1)吸烟指数≥2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包数x吸烟年数。比如每天吸两包烟,超过10年,或者每天一包烟,超过20年,那么吸烟指数都大于20。戒烟时间不足15年的人,也要计算吸烟指数。

(2)长期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的人;

(3)职业上接触各种致癌因素,比如石棉、铍、铀、氡等;

(4)一级直系亲属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以上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进行肺癌早期筛查。发现可疑结节者,根据结节具体情况每3-6个月复查随诊。

体检如果查出了肺结节,该怎么办?

造成肺结节的原因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肿瘤,首先发现了结节先不必惊慌,由肺部感染、结核、炎性假瘤、真菌感染等造成的结节通常是良性的,不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有肺部结节的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有所不同,所以治疗随访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给大家讲解几个体检中胸部CT常见的报告结论和应对方法。

磨玻璃结节

磨玻璃结节是指呈模糊云雾状类似结节的影像,就好像透过磨玻璃能模糊的观察到结节内的纹理。此种类的结节检出率很高,单凭一次的检查一般不能确定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最好是能通过1-3个月的短期随访复查,动态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变化,来判断其性质。发现此类结节不必过于紧张,但也切勿掉以轻心,一定要遵照医生给出的个体化建议,按医嘱来随访或进一步检查治疗。

实性结节

实性结节的良恶性比较难鉴别,要根据结节的大小、形状、位置、密度、边界等很多因素来综合鉴别,还需要了解患者自身的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必要时还需要行肺部增强CT检查、肺结节穿刺活检才可确诊。

增殖结节、增殖灶

增殖结节、增殖灶一般为肺内的良性结节,多数为既往发生过肺部炎症感染,感染灶吸收后留下的瘢痕,一般性质比较稳定,无需特殊处理,定期随访即可。

当然肺结节的种类不仅仅只有上述三个种类,相同病种在影像学的表现都不会完全相同,影像学表现相同的结节性质也不会完全一样,即我们所说的:同病异影,异病同影。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抽血类检查也均为辅助检查,最终确诊还是要靠病理活检,但不是所有的结节我们都需要通过穿刺或手术做过度的诊断或治疗。当我们在早期筛查体检中发现了肺部的异常,建议还是咨询肺科的专科大夫进行综合评价后,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再作出个体化诊疗方案,切不可疏忽大意,浪费了宝贵的早期治疗时间。

在定期体检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预防病因来减少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比如说:尽量少吸烟或者戒烟,也减少其他人吸二手烟的机会,减少厨房油烟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吸入,做好职业防护,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当然,每年定期的健康体检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