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痈的中西医治疗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文 / 微知健康
2020-12-19 18:15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早期局部可行50%硫酸镁湿热敷治疗。

②炎症范围扩大,中央已形成坏死组织,全身症状逐渐加重者,应采用十字或双十字切开术,要深达筋膜,切断皮下纤维小梁,节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排脓。

③抗生素治疗:轻症,可口服复方新诺明或泰利必妥,或万古霉素。重症,肌注或静滴青霉素类药物。灭滴灵对厌氧菌效果较好。

④卧床休息,疼痛发烧者,可给予解热镇痛剂。

(2)中医药治疗。

①热毒蕴结(初期):皮肤鲜红、灼热疼痛,渐成高肿坚硬,伴见恶寒发热,头痛泛恶,舌红苔黄腻,脉洪数。轻者可无伴见症状。治宜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金银花20克,连翘、赤芍各15克,黄芩、山栀、荆芥、黄檗、夏枯草各10克,生石膏(先煎)、蒲公英、芦根各30克。

服上述方剂的同时,取煎后药渣用布包,湿敷臃肿部位。

②热毒壅滞(成脓期):结块局部疼痛加剧,痛如鸡啄,肿势高突,可伴见发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透脓。

方药:丹参、生石膏(先煎)各20克,黄连、山栀、当归尾、川芎、皂刺、炮甲片、黄芩、连翘各10克,蒲公英、金银花各30克。

③余邪留滞(溃脓期):溃出黄白稠厚脓液,可夹杂有紫色血块,局部肿痛及全身症状亦逐渐消失。如脓疮口周围坚硬,脓水稀少,多为疮口过小,应扩疮排脓。治宜清热解毒、退肿。

中成药:六应丸或银黄片。体虚弱者,可配合服八珍丸。

④外治法:初期外敷金黄散、玉露散。溃脓期取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未尽时外盖金黄膏,脓尽时用生肌散或白玉膏外盖。如疮口过小,应扩疮排脓后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