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在美国,7成癌症患者可以活过5年甚至可能治愈?
今年1月,一条来自美国癌症协会的消息惊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美国几乎所有癌症死亡率都再次下降! 25年来,美国的癌症总死亡率下降了27%!这意味着有260万人拥有了活下去的权利。
谈起癌症,人人闻之色变,因为其治愈率低,在很多人眼中,得了癌症人生似乎就被判了死刑。但在美国,癌症并不是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十个癌症患者中就有近七人可能实现“治愈”,有些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比一些慢性病患者更长。
(中美两国排名前三位的死亡原因)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美国的癌症治疗水平是否真的处在金字塔尖?中国癌症患者又能不能从中受益?
让我们一一揭秘。
一、全球抗癌新药,一半在美国
如果把癌症比作狡猾的敌人,那么,抗癌药就是制敌致胜的“武器”。
最近十几年,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研发,让人类对抗癌症的武器库里,有了除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之外的更强有力的武器。
据统计:美国的癌症五年生存率是66%,中国是30.9%。而药是癌症患者“续命”的根本。
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研新药数量约占全球的48.7%,全球一半的新药几乎都在美国;排在第二和第三的英国、日本,占比仅有8.0%、7.0%;中国仅为4.1%,和美国相差达44.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碾压式的优势,让美国新药、新疗法在数量和前沿上领跑全球。
美国是拥有靶向和免疫药物最多的国家,截至2018年,美国已经上市了96个靶向和免疫药物,中国仅有33个。在临床试验方面,截至2019年3月,全球共有近30万项临床试验登记注册,其中约40%在美国进行。
对癌症患者而言,有药就有希望,一些不甘心等待的中国患者开始了他们的海外求药之旅。
2016年,商人张力查出腮腺癌,并且转移到肺部。腮腺癌对化疗不敏感,国内又没有可用的药,他第一时间前往美国寻求治疗。在医生推荐下,张力成功入选了一种基因融合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两个月后CT扫描显示肿瘤缩小,五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肿瘤完全消失!
帮助他实现“cancer free”的是一种叫做Larotrectinib的靶向药,它被誉为2017年肿瘤治疗领域的“黑马”,对存在特定基因融合的17种癌症(包括肺癌、肠癌、黑色素瘤等)有效率高达75%,其中13%的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而近年来,像张力这样赴美的癌症患者正在增加,美国丹娜法伯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Eric Winer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患者在该院国际患者中增长最快,比例约占三分之一,几乎和中东患者等量。
二、治癌症,从正确的诊断开始
肿瘤是误诊的“重灾区”。据一家权威的美国癌症医院统计,其国际患者原病理诊断的错误率高达25%。
在美国,病理诊断才是癌症治疗的“金标准”,是一切治疗的基石。
始建于1941年的安德森癌症中心,是美国癌症治疗中的权威机构,近15年来有11年在癌症领域排名第一,大部分癌症的5年生存率达80%以上。
(医院名标识体现医院抵御癌症的决心——黑色的英文单词cancer上画上一条鲜红色的删除线)
精准的病理诊断,得益于美国90年代末期开始对病理医生亚专科化的发展。以MD安德森癌症中心为例,病理专科医生达68人,另外还有一支人数众多的技师和病理医生助手团队。
相比之下,受制于资金和管理模式等因素制约,中国病理科人才储备不足。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医生仅为35名,另有技师和辅助人员29名;国内一般的三甲医院病理医生甚至只有10人左右。
上海的曹先生就是一位被误诊的癌症患者,2017年他在国内诊断为皮肤基底癌,并进行肿瘤切除以及25次的放疗。但术后,癌细胞复发。来到安德森后,美国医生推翻了诊断,根据病理分析,发现腺癌细胞,证明皮肤病变只是表象形式,真正的诊断应该是结肠癌皮肤转移。
这并非个例,据专业从事海外医疗的专业机构盛诺一家介绍,在积累数千例出国看病服务案例之后,他们也进行了相关统计,约有12%的癌症患者出国看病后诊断结果发生了改变。
癌症治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只有正确的诊断,才有正确的治疗。
三、多学科会诊——癌症治疗的关键
癌症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比起依靠某个外科“一把刀”或权威教授,美国更看重团队协作。在美国的权威医院中,如今普遍实行“多学科诊疗”制度(也叫MDT)。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内正在会诊的医生(图片来源:棱镜)
这个团队里有不同梯队的医护人员:上层的医生团队,根据病人的病情,将内科肿瘤医生、外科肿瘤医生、肿瘤放疗医生等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针对性的医疗小组。每位医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方案。
“曾经我以为没有路可以走了。”身患前列腺癌四期的杨涛几乎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到美国的,当时癌细胞已侵入膀胱、直肠和肛门,“国内没有医生愿意给我手术,放疗也不能再做了”。
去美国治病耗时三年,杨涛经历了化疗、放疗、11个小时的马拉松式手术,还使用了最先进的免疫疗法PD-1,整个治疗方案都是由泌尿、肛肠、整形医生团队和免疫治疗专家共同为他制定的。
最近一次PD-1之后,他已经几乎没有癌细胞了。
近年来,一些处于癌症早期或中期的中国患者选择出国就医,除了求药之外,他们也看重更个性化的整体治疗方案。
据盛诺一家首席医务官王舜介绍,出国看病的患者中70%为肿瘤患者,而他们中有77%到国外后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包括改变治疗方式、调整治疗顺序、使用国内没有的新药、增减药物剂量等。
而其中,应用到国外新药的比例不到20%,这也刷新了海外治疗中的一个误区。
四、全球最好的“柳叶刀”
中国患者基数庞大,手术量远远超过国外医院,这是很多人的固有观念。但是国外医生“练手”的机会真很少吗?
其实不然。
在最新一期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的2018-19美国医院排行榜中,梅奥诊所、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分获“美国最佳医院综合排名”的第一、第二和第四位,这三家医院均是美国权威的综合性医院,而他们的手术量也相当可观。
(2015年数据)
那么,本质区别在于高尖端的手术人才。
2015年,麻省总医院拥有员工数量为24500人,梅奥诊所35000人,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多达43000人。
反观国内,要荷载更大量的手术和病例,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员工数都是4000人,数量最庞大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也只有10000人。
在精准医疗时代,手术操作绝不仅仅是“单刀赴会”,而需要一整套手术操作团队协同作战,共同铲除人体内狡猾的癌细胞。
每八名女性中就有一人患乳腺癌的美国,保乳率却高达64%,五年生存率超过90%,既能保住乳房、守住美丽,又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美国医院独有的AMIGO手术系统,手术过程中专家可以借助MRI影像引导,即时查看手术效果,做到精准切除、干净彻底)
五、更重视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在美国,癌症长期被乐观情绪所主导,医院致力于让患者的生命长度和生活质量并驾齐驱。
以让癌症患者们“闻风丧胆”的化疗为例,国内的化疗一般都是住院进行,有文献报道,国内某三甲医院III期肿瘤患者住院平均天数为11.82天。
在美国,除了部分肿瘤如血液肿瘤需要住院化疗之外,一般癌症化疗都是门诊进行,一次化疗一般3-4个小时即可完成。
美国医生非常看重患者的感受,他们致力于研发副作用小的新型化疗药,对于客观存在的化疗副作用,国外也积极进行相关研究。
如针对恶心和呕吐,不断有新的抗呕吐药出现,不久前FDA又批准了一种副作用更小的止吐新药CINVANTI(aprepitant)。
而对于令人恐慌的脱发,FDA也批准了一种冷却帽用于预防。这种计算机控制的帽子含有冷却头皮的液体,可收缩血管,从而减少化疗药到达毛囊细胞的药量,缓解化疗引起的脱发。
在其他副作用方面,国外也有大量研究正在进行,如近期一项研究称,紫杉醇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穿戴上冷冻的手套和袜子90分钟,可预防化疗引起的神经病变等,种种这些都让患者感受更好。
两年前,70岁的薛女士得了结肠癌,为了更好的就医体验,她的家人把她送到美国梅奥诊所接受治疗。然而,让她非常恐惧的化疗,并没有国内病友说的那样“只能咬牙扛过去”。
在化疗前,美国医生在她的右前胸装了一个人工血管,这条血管直接联通大静脉。虽然手术过程和材料花了一万两千元美金,但是她感到人舒服了很多。
“化疗不要住院,美国的理念是尽量让病人不那么痛苦。”薛女士回忆到。
六、全球最顶尖的癌症医生
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最好的职业排名前10榜单全部被医生包揽。但在美国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却要经历漫长的时间。
在美国,治疗癌症的所有医生统称为“肿瘤学家”(oncologist)。在肿瘤学家的群体里,又细分为肿瘤内科医生、肿瘤外科医生、肿瘤放射医生等等。这些医生在大学毕业后,首先接受医学院4年的学习,然后是3~8年不等的住院医生培训。
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肿瘤外科医生必须累积有2000小时的手术经验才能申请美国外科手术助理执照(ABSA)考试,没有这个执照哪怕是给主刀医生做一助、二助的机会都没有。
作为全球医学高地,美国也是全球医生向往的医学殿堂,我国著名临床肿瘤学家孙燕院士,就曾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从事研究工作。近年来,前往美国访学、交流、考察的中国年轻医生更是络绎不绝。
2016年1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呼吁开展了一项新的国家癌症登月计划,希望在癌症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加快进展。这也是人类抗癌史上重要的一个篇章。
如今,美国权威医院已经成为全世界重病或疑难杂症患者的聚集地。这些跨境就医的患者不仅寻求更高的治愈可能,也在寻求更好的尊重、隐私保护以及心理感受等,对现代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疾病不分国界,对抗癌症也不止于一国一地,而是整个人类的使命;而医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我们人类共同的福音。
本号文章大部分转载,如果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内容读者仅供参考,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读者有问题请咨询专家,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支持我们,也欢迎评论区吐槽鞭策我们!
也欢迎各位医师、营养师投稿、合作,推荐好文,更好的服务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