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人类才会得癌症?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动物都会得癌症
自有文明记载以来,癌症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公元前400年左右,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发现了一种乳腺、胃和子宫的恶性肿瘤现象,他将这种现象比喻为“螃蟹”,意味着癌细胞向其它组织扩张是肆无忌惮,蛮横不讲理的。
1951年,美国黑人妇女海瑞塔‧拉克斯死于宫颈癌,外科医生提取宫颈癌细胞,然后在体外培养进行研究,这些细胞被称为海拉细胞系。直到2018年,海拉细胞已经在体外培养了67年,繁衍超过1万8千代,总重量达到5000万吨。
正是海拉细胞,人类才了解了癌细胞无限繁殖的机制。
癌细胞内存在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正常细胞内未被活化),正常细胞每次增殖,染色体末端的DNA端粒都会有损耗,端粒损耗到一定程度细胞的寿命也就到了,大约是复制56次。而癌细胞内被活化的端粒酶能够修补DNA端粒的损耗,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片段,源源不断地补充癌细胞增殖所损耗的DNA端粒,让癌细胞可以无限制地繁殖下去。
癌细胞杀人最常见的是一些间接因素。比如,癌细胞在疯狂增殖的过程中消耗了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的养分导致负氮平衡,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机制。或者癌细胞本身的分泌物引起的并发症。
癌症并不是人类特有的,几乎所有动物都会得癌症,有些动物的癌症甚至会传染。
袋獾,一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动物,1996年它们的数量至少是现在的20倍。从1996年开始袋獾的数量正逐渐减少,许多袋獾都患上了面部肿瘤疾病(癌症),这件事起初并未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因为大量袋獾得癌症可能是饮食或环境引起的。
到了2005年,袋獾的数量已经减少了50%。
科学家提取了一只患癌袋獾的体细胞和癌细胞进行对比,发现癌细胞并非来自这只袋獾,多只患癌袋獾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并且这些患癌袋獾的癌细胞都具有相同的DNA。翻阅历史资料,发现在1909年和1950年,袋獾的数量也有两次大幅度下降,最后科学家得出结论,袋獾的癌症可以通过撕咬的方式在同类动物间相互传染。
癌症能传染也仅仅是在极个别的动物里,大多数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都会识别外来癌细胞并消灭,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在动物界中,能抵抗癌症的动物非常少,其中抗癌能力最强的就是裸鼹鼠,比鲨鱼和大象更强。
裸鼹鼠最牛的是被科学家放置在高致癌辐射环境中,也并未检测到癌细胞。
原因是裸鼹鼠体内透明质酸的含量是其它动物的5倍以上,大量这种物质存在于细胞间有一种神奇的功效-接触抑制。当两个细胞接触到一起,透明质酸就会限制这两个细胞的分裂增殖,正常情况下细胞间都会保持一定的间隔,因此癌细胞一旦产生就会被立刻被扼杀在摇篮里,根本没有孕育的空间。
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观察,从未发现一起裸鼹鼠患癌症的案例。
透明质酸在正常人体内也有,不过含量低,分子链更短,产生的功效也有所差异。
除了裸鼹鼠,大象患癌的概率也很低,大约只有5%的大象会死于癌症,这个数字远低于人类的20%~25%。大象体内含有一种叫TP53的基因,它能够检测DNA的完整性,及时修补产生癌细胞的突变基因,清扫异常细胞。TP53基因人类和其他动物都有,但大象的TP53基因数量比别的动物多20倍。
此外,还有传言称,鲨鱼不得癌症,这其实是谣言。鲨鱼患癌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体内的软骨存在抑制癌症的因子,但鲨鱼也会得一种叫黑色素瘤的皮肤癌。
自然界所有动物中,能传染癌症的只有极个别,能抗癌的也只有极个别,大多数动物都会患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