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不是已经把肿瘤切掉了吗?为什么还会复发?
对于大部分的癌症,手术治疗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手术治疗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可以直接将癌症切除,于是很多人会问,既然手术可以把癌症病灶切除,为什么还会复发,术后为什么还要做放化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癌细胞很小,肉眼根本看不见
一个肿瘤细胞的直径大约为10微米,比头发丝细的多,肉眼根本是看不见的,需要用显微镜,放大几百倍,才能看得比较清晰。有科学家做过研究,直径1立方厘米左右的肿瘤团块,大概有10的9次方的癌细胞,也就是10亿的癌细胞。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供血,提供营养物质,在肿瘤的极早期,肿瘤细胞就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跑到全身各处的组织,例如肝脏,肺脏,大脑,脊柱等等,大部分的癌细胞可能无法在其他器官生存,或者被免疫细胞杀死,但也有可能,会有小部分癌细胞会在这些远处的器官生存或者休眠,等到身体免疫力低下,有合适机会的时候,这些癌细胞会生长,造成远处转移。
除了沿着血管转移,癌细胞还可能通过周围浸润,肿瘤细胞种植转移,或者通过淋巴管,转移到周围的淋巴结,甚至是远处的淋巴结。
(2)手术治疗很有效,但是不能替代放化疗
我们做手术的时候,只能切除肉眼看得见的癌症肿块,然后适当的切除一些周围看似“正常”,但是有可能存在癌细胞浸润的组织,然后清扫周围的淋巴结。以结肠癌胃里,我们需要切除至少距离肿瘤5厘米左右的肠管,然后清扫结肠周围的淋巴结。按照这样的手术治疗原则,切下来的组织,拿去病理科化验,如果切缘没有发现癌细胞,那么肉眼可见的癌细胞都已经切除了,这种叫做R0切除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根治性手术。
外科医生会告诉你,手术很成功,肉眼可见的癌细胞都已经切除了。但是,术后需不需要做放化疗,医生会告诉你,要看病理结果。
如果病理结果发现是早期的,肿瘤直径不大或者浸润比较表浅,没有淋巴结转移,那么说明体内残留癌细胞的几率很低,术后放化疗的作用比较小,不能显著地降低复发率或者转移率,不能提高生存期,那就不需要放化疗。
如果病理发现肿瘤分期偏晚,已经有淋巴结转移了,癌细胞跑到远处血管或者淋巴器官的可能性较大,通过放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期,那术后就需要接受放化疗,杀死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
(3)目前的检测手段,难以检测到这些癌细胞
有人说,做了手术之后,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一下,身体里面是否有残留的癌细胞。很可惜,现在没有很好的办法,无法精确的判断体内是否还有癌细胞,包括我们常用的CT,核磁共振,PET/CT检查这些影像学手段,以及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循环肿瘤细胞,肿瘤游离DNA等手段,都很难发现少量的,留在身体内部的癌细胞。
手术之后,哪些患者需要放化疗,主要是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如果放化疗能给患者带来好处,减低复发率或者提高生存期,那就建议放化疗。但是,这是基于群体的数据,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中获益,目前还无法做到精准化治疗。
所以,尽管手术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案,但是需要客观的看待手术,手术后也是可能复发的,手术只能切除肉眼看得见的癌细胞,手术不能替代放化疗,综合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