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脸红,脸白”到底哪个更能喝?

文 / 骨伤的杨张张扬
2019-03-25 08:11

“无酒不成席”,谈生意要喝酒、三五好友聚会要喝酒,独自一人还会借酒消愁。酒在中国的餐桌上已然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媒介了。

喝酒必然会谈到酒量,酒量在人群中有很大的差异,有的人酒量很好,千杯不醉;有的人酒量很差,一杯就倒。有的人一沾酒,脸就红了,有的人喝了酒,脸反而发白,这到底是怎么了?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要知道酒进入人体到底发生了什么?

首先,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乙醇)。

其中,水进入人体后没啥好说的,吸收后直接代谢出去了,关键是酒精(乙醇)在人体的体内到底发生了什么?

酒精吸收的部位最集中的是在人体小肠中被吸收,吸收后其中10%左右会通过呼吸和小便排出体外,这一部分也没啥好说的;最后剩下的90%左右要被留在身体通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这一部分是个重点。

下面到关键点了:

肝脏中的乙醇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酒精在肝脏里首先遇到第一个酶——乙醇脱氢酶。
  • 乙醇脱氢酶使乙醇变为乙醛。
  • 紧接着乙醛在肝脏中遇到第二个酶——乙醛脱氢酶。
  • 乙醛脱氢酶使乙醛变为乙酸。

乙酸就是大家平时喝的醋的主要成分,它会继续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整个代谢过程看起来完美无缺,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喝酒就脸红呢?

这里的罪魁祸首是乙醛。

乙醛具有扩张毛细血管的功能。

有些人在他的身体中第一个酶乙醇脱氢酶十分高效(多),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转化成乙醛后,我们急切的期待着转化成乙酸,隆重登场的第二个酶乙醛脱氢酶,他却显得“十分懒惰”(少),不能及时的将乙醛转化成乙酸,这就导致了乙醛在人体的蓄积,乙醛多了——血管扩张了。

由于脸部富含毛细血管,脸部皮肤薄而透明。因此,扩张血管的效果首先表现在脸上,而身体略微滞后。

还有一些人喝酒不是脸红,反而越喝越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人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很少,被人体吸收的乙醇只能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靠体液来稀释酒精。

这些人在饮酒后,会加大肝脏和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下降,人体因为有自我保护的功能,他会为了维持主要脏器的供血,从而会收缩外周血管,从而表现为脸色泛白。

这些人在表面上常常被人误认为特别能喝,其实他们也是最悲剧的,这些人自己也搞不清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很容易被喝醉。

只有是两个酶都很充足的人,他才会千杯不倒。

最后,脸红和脸白不是能不能喝的标志,不管你是哪种脸,喝酒时一定要控制酒量,大量喝酒必会伤身,为了健康,切勿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