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警惕:什么样的人容易患癌症?快来了解一下

文 / 我的向日葵之家
2019-03-26 16:31

近日,人民网发了一篇名为《每天看电视2小时,肠癌找上门》的文章,文章标题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朋友感到疑惑,“看电视”和肠癌好像没有必然联系。其实必然联系在于看电视时的状态——“久坐”。

文章中写到“发表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癌谱》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长期久坐不仅与代谢综合征、心脏病等有关,与早发型肠癌(即肠癌年轻化)也存在相关性。这部分患者通常在晚期阶段才被确诊,恶性程度更高。”

这段话是不是让爱看电视的朋友“瑟瑟发抖”?

其实肠癌的病因有很多,“久坐”只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一、饮食因素。研究表明,有70%~90%的结肠癌病因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相关联,故在肿瘤发病中饮食因素被看作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二、职业因素。结肠癌患者中绝缘石棉生产工人较常见,并且动物实验已证实吞食石棉纤维能够穿透肠黏膜。此外,金属工业、棉纱或纺织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等职业的员工的结肠癌患病率也高于常人。还有像司机、白领这种久坐的职业,也是高发人群。

三、遗传因素。据估计在至少20%~30%的结肠癌病因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1%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5%为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癌综合征患者。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中80%~100%的患者在59岁以后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

四、其它因素

因为先前患有某种肠道疾病,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及时治愈,随着病程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所以这也是导致大肠癌的原因之一。

以上就是导致肠癌的因素,然而还有一部分人群是肠癌高发人群,要尤其注意了。

一、乳腺癌手术后的病人易患大肠癌。部分接受过盆腔放疗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大多发生于放疗后10—20年。

二、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机会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但患者配偶中大肠癌患者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女患大肠癌的发病率并未升高。可见除饮食习惯外,遗传因素在大肠癌的发病中也不容忽视。

三、大肠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医学家们有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发现,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发病率高,而日本病率低。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约是第4—6位常见恶性肿瘤。一般认为在长江以南地区,特别是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地区比北方地区发病率高。

四、有肛肠疾病。大肠腺瘤、大肠癌术后的病人易再发生大肠癌。有肛肠疾病的人中检出大肠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4—8倍,大肠腺瘤摘除后1/3以上,又出现其它部位的大肠瘤。如下再摘除,可能会发生癌变。大肠癌术后的病人再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

所以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尽量减少不良生活习惯。

早期肠癌的治疗还是首选手术治疗,晚期以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主。目前肠癌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贝伐单抗等。爱必妥是一种蛋白大分子药物,该药在进医保前这个药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是进医保之后,该药的价格大幅下降,极大地提升了该药的可及性。

有文章专门对该药的价格做过研究。爱必妥进入医保前的价格是3805元人民币一支,该药是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来计算患者需要使用的剂量。一名身高168厘米,体重55公斤的患者第一个月一共需要使用18支爱必妥,每月药物花费是68490元。以后每个月使用16支爱必妥,每月花费为60880元。这样的价格一般家庭都负担不起。不过在国谈医保报销后,爱必妥进入医保后患者每月花费仅为之前的11%。简直像是给所有肠癌患者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其实像这样的政策,基本患者不需要担心了,但是靶向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耐药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价格可以承担了,耐药性一出现,这种药物就宣告对自己无效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只能去寻找的新的药物。

近日,据媒体报道,由国内依生生物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免疫疗法——自源性体内免疫细胞激活疗法,它的问世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该疗法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可与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并且其不同于PD-1/PD-L1免疫抑制单抗通过阻断癌细胞与自体免疫细胞的结合,破坏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进而杀灭癌细胞。

自源性体内免疫细胞激活疗法可以多通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在削弱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显著提升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

目前该疗法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治疗肝癌、胰腺癌孤儿药资质,适用于晚期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肝癌等多种实体肿瘤。目前该疗法正在全球征集2000例免费用药患者,实体肿瘤中晚期癌症患者均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