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种罂粟解癌痛,癌痛已成不可忽视的生命之痛

文 / 肿瘤好医生
2017-07-05 11:20

随着近几年癌症人数井喷式的增加,又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癌痛到底该怎么办?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有50%-70%的癌症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症状,而在癌痛患者中,却有60%-80%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有效控制癌痛。癌痛治疗迫在眉睫。

老人种罂粟解癌痛,癌痛已成不可忽视的生命之痛

老人种罂粟解癌痛

据了解,浙江青田有这样一位老人,年近六旬,却在2年前被查出患有癌症。在经历了各种治疗之后,病情并未见好转,且常常出现癌痛,让她难以忍受。随后在和邻里街坊的聊天中,错误的得知罂粟可以治疗癌痛。于是她便向他人购买了罂粟种子,在自家的田里撒下三颗种子,希望靠罂粟来帮她摆脱癌痛的折磨。因为触犯了法律,这位老人之后便被判了刑。

先不说老人的法律意识如何,老人因为癌痛手足无措、病急乱投医的做法,恰恰说明了她对癌痛并不了解,不知道该如何去治疗,甚至可能认为这种疼痛没有正确的方法可以去缓解和控制。而对癌痛不了解或者有误区的人,也绝不仅仅只有她一个。

主动报告人癌痛数少 癌痛治疗率低

主动报告癌痛仅有一成患者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据统计,约有50%-70%的癌症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癌痛症状。

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得了癌症后,特别是晚期患者,一直伴有持续的剧烈疼痛。这种疼痛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睡眠和食欲,使他们免疫力下降,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简直“生不如死”。

疼痛神经会因为疼痛而产生强烈兴奋,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内分泌等功能,不及时治疗容易耽误病情。

其实疼痛不仅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慢性疼痛本身也是一种疾病。但是,部分患者会认为疼痛是癌症的必然产物,所以仅有一成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癌痛。

癌痛治疗率低

虽然目前来看,国内外对癌痛治疗的认识已经越来越充分,将缓解疼痛当成癌症治疗的重要环节。但客观来讲,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癌痛治疗仍处于普及阶段,普遍存在着止痛治疗不充分的现象。

首先,这与患者缺乏癌痛常识有关。很多患者认为癌症必然会产生疼痛,癌痛也不需要治疗的,甚至不认为疼痛是一种疾病。

其次,很多医务人员对不同止痛药物了解少并缺乏使用经验、对癌痛评估不充分,甚至把“难治性疼痛”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情况也确实存在。特别是大多数非肿瘤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疼痛治疗方面培训不足,认为有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在我国由于癌痛治疗并未纳入医保,且专门从事止痛治疗的大夫并不多,导致癌痛治疗水平低。在我国,大城市的癌症患者有一半能得到癌痛治疗,而小城市和农村能得到相应治疗的患者很少。过低的医疗目的麻醉药物使用量自然对应着过低的癌痛治疗率。

癌痛可治疗 “三阶梯”治疗效果好

其实,癌痛是可以缓解和控制的。

早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癌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

第一阶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可以忍受疼痛,能正常生活的轻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第二阶梯为弱阿片类镇痛药:用于当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满意止痛时,或有持续性疼痛、睡眠受到干扰、食欲有所减退的中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可待因,一般建议与第一阶梯药物合用,因为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第一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第二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二者合用可增强镇痛效果。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辅助药。

第三阶梯为强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出现睡眠和饮食受到严重干扰、疼痛加剧中度或重度癌性疼痛,当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药物疗效差时使用,主要药物为吗啡,也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有85%癌症患者可以通过上述方案,有效的缓解疼痛,有75%以上晚期患者的疼痛得以解除,另外,一些新的微创治疗,比如通过CT定位引导,毁损痛觉神经等则可以达到持久止痛的目的。

药物治疗癌痛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吗啡使用方法不恰当。吗啡针剂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因为后两种方法可形成对吗啡的快速耐受,很快出现耐药性。吗啡的剂型不同,用药后起效的时间就不同。针剂最快,一般10-30分钟起效。即释型吗啡半小时内起效,而缓释型吗啡则需几小时才可起效。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设计用药时间和方式。需要提醒的是,吗啡使用可引起便秘现象,必要时可同时使用泻药。

误区二:害怕吗啡“上瘾”,宁愿忍痛不用药。很多人认为吗啡来自罂粟,是毒品,多次使用必定上瘾,所以宁愿忍受疼痛也不愿意用药。其实现代医学已将吗啡类药物不断提纯、改进,已能做到使吗啡类药物在人体内缓慢有序地释放,不会出现即释吗啡制剂所引起的血药浓度峰值,极少产生欣快感。尤其是采取口服或透皮方式给药,癌症患者出现精神依赖性的危险很小。美国的一项调查也显示:1万余例使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中,仅22人成瘾,而这些人都曾有药物滥用史。所以,癌症患者只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控释、缓释制剂镇痛,基本不会出现成瘾问题。

目前在医疗实践中,只要癌症患者疼痛病因得到控制、疼痛消除,随时可以停用阿片类镇痛药。当吗啡日用量为30~60mg时,突然停药一般不会发生意外。对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逐渐减量停药也不会发生意外。

误区三:使用哌替啶广泛治疗晚期疼痛。有很多医生会用哌替啶来治疗癌痛。但是,这种方法可能适得其反。近些年,疼痛研究协会资料表明,哌替啶在恶性肿瘤止痛中没有作用,正确的做法是用吗啡止痛。其主要理由有: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它在人体内产生一种名为去甲哌替啶的毒性代谢物,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兴奋作用,且在体内代谢缓慢,半衰期长,经常应用会产生药物蓄积。当这种蓄积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分别产生震颤、癫痫样惊厥发作等严重神经毒性症状;另一方面,注射哌替啶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迅速上升,容易引起“飘飘然”的感觉,这是该药易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最近20年,许多国家已将哌替啶从治疗癌症疼痛药物中淘汰出局。国内有关人士指出,哌替啶不宜长期应用于慢性癌痛的治疗,对于各种肿瘤(特别是中晚期癌症)的癌痛,首选止痛药物是吗啡,这是因为吗啡止痛作用强于哌替啶10倍以上,且毒副作用比哌替啶少一半。

误区四:止痛药物不见效,立即换药。第一次使用止痛药,必须掌握好剂量和用药时间,吗啡形成耐受后必须加大剂量才会达到初次用药的效果,不可轻易认为药物无效,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处方上的时间用药,才可保证血药浓度达到有效浓度。

其他治疗癌痛的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使癌痛患者无痛”,虽然迄今仍难以达到,但各种止痛方法的出现,给癌痛患者带来希望,使他们有更多的手段来减轻癌症带来的痛苦。

心理暗示疗法

此法主要旨在增强肿瘤患者自身对抗癌魔的信心。这种疗法可以和肿瘤治疗的其他疗法联合使用,暗示病员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使他增强生活勇气,认真完成一日三餐和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放松止痛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一些适微的活动使得患者的肌肉放松,从而隔断疼痛反应。如让患者闭上闭上双目,作叹气、打呵气等动作,随后屈髋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作腹式呼吸。或者叫病人在幽静环境里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吸气与呼气,使清新空气进入肺部,达到止痛目的。

物理止痛法

物理止痛是目前肿瘤患者用的较多的一种止痛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疼痛部位周围的皮肤或者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等,也可采用各种温度的刺激,或用65℃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作局部热敷,每次20分钟,可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转移止痛法

这种止痛法在于转移肿瘤患者的注意力,从而忘记疼痛感应。例如可以让患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闭上双眼,回想自己童年有趣的乐事,或者想自己愿意想的任何事,每次15分钟,一般在进食后2小时进行,事后要闭目静坐2分钟;也可根据病人的爱好,选放一些快声调的音乐,让病人边欣赏边随节奏作拍打、拍手等动作;还可让病人看一些笑话、幽默小说,说一段相声。这些都可以达到转移止痛的目的。

当癌症患者出现疼痛时,不要忍痛不说,应及时去医院向医生寻求帮助。正确适当的治疗,是能缓解并控制住癌痛的。

老人种罂粟解癌痛,癌痛已成不可忽视的生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