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刘炬医生:远离癌症生活指南

文 /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
2018-12-04 21:27
「专家访谈」刘炬医生:远离癌症生活指南「专家访谈」刘炬医生:远离癌症生活指南

患癌几率大的人都有什么习惯

在医学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相对应的,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有少数恶性肿瘤不按上述原则命名,如肾母细胞瘤、恶性畸胎瘤等。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恶性肿瘤。

「专家访谈」刘炬医生:远离癌症生活指南

肿瘤危险因素是指增加肿瘤类疾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间接反映了人暴露于癌症致病因子的形式和程度。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大量有害物质影响着人体健康,并造成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是肺癌,每年新发病率约为78.1万。按发病例数顺位,其次是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位的是肺癌,每年死亡病例约为62.6万,其次是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

哪些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呢?每天吸烟支数越多、吸烟的时间越长,患肺癌的几率越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刘炬医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吸烟指数在1年20包以上的人患肺癌的风险会明显上升。”在肝癌方面,乙肝和丙肝等各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要注意这类人群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刘炬表示:“建议乙肝病毒以及各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每半年进行AFP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可能发生的肝癌。”

乳腺癌是城市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雌激素水平偏高,表现为月经来得早、绝经得晚。没有哺乳经历或乳房做过手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也较高。”刘炬强调,情绪抑郁、脾气暴躁或精神压力大也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平时爱吃肉不爱吃蔬菜的人患肠癌的风险比较高,另外,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道疾病也会增加肠癌的风险。刘炬建议少吃红肉或加工的肉类制品。

多风险因素叠加 年轻人要注意

进入现代社会,空气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内外因素叠加在一起,加上人的寿命延长,癌症发病率增高。

癌症具有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浸润性和转移性等生物学特征。其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导致、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分为致癌、促癌、演进三个阶段。

癌症发病是长期的、多因素累积的过程,因而老年人患癌症的风险比年轻人更高。但近年来,癌症患者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现在年轻人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精神压力大。超负荷工作结束后晚上又出去吃烧烤、喝啤酒,这样一来很多风险因素叠加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导致癌症风险增加。”刘炬表示,年轻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透支身体。

但面临无处不在的压力,该如何释放?刘炬强调,预防癌症,首要考虑的是不能忽视健康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要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

中国人有个习惯叫“趁热吃”,但是吃很烫的食物容易刺激食管壁,增加食管癌的发病率。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65度以上的饮品定义为致癌物。

刘炬坦言,应注重健康教育,最好从小学开始,培育孩子们养成重视健康的理念,鼓励孩子们多运动。

哪些职业和人群应多加留心

在癌患群体当中不乏主持人和新闻工作者,有人问:癌症是否与某些职业类型有关?

高危职业过去主要是指职业中会接触到明确的致癌物质,如石棉、甲醛、苯、煤焦油、砷等,如果没有足够保护会导致患癌风险增加。

不过刘炬认为,现在的行业分工很细致,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数据表明哪种行业的癌症发病率较高。得不得癌主要还是跟生活习惯、压力状态、相关疾病、肿瘤家族史等相关。

此外,经常熬夜、吃外卖也对身体不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点外卖时,也要注意选择烹饪方式健康、卫生条件可靠的食物。”刘炬强调。

做好预防的基础上,要定期进行防癌筛查。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在0—39岁组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时达到高峰。为此,刘炬建议一般人群从40岁开始做防癌体检,“设计合理的防癌体检能够筛查70%—80%的肿瘤”。

“有效的筛查手段是必要的,比如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扫描筛查可以有效地发现早期肺癌从而尽早治疗。”刘炬说。

发表媒体:科技日报(有删节)

手指按到下面的指纹上,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关注后,免费订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