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有人患癌?

文 / 东家APP
2018-11-04 18:07

不得不说,最近两月,去世的人不要太多。

追过的球星退役了,看过的漫画完结了。喜欢的歌手隐退了,读过的作者去世了。崇拜的偶像消失了,童年的坐标没有了。一个时代过去了。(微博@卢思浩)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生常态。寿终正寝者,我们沉痛却也释然。这一生过得精彩,足矣。但面对英年早逝者,我们往往扼腕叹息,还这么年轻的生命,怎么就走了?

人生最怕遗憾。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李咏因癌症在美国去世,享年50岁。

是的,咏哥正是我所说的,令人扼腕叹息的那一个。

虽然已经淡出银屏,但咏哥的离世还是令很多人痛心。一个总是乐呵着,给人欢笑的人离开,是最令人难过的。而更令人遗憾的是,他还那么年轻。

咏哥的离开,也让癌症和健康的问题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根据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全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男性211.4万例,女性169.0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这么高的患癌比例,癌症现在已成为威胁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但当我们回溯历史,却发现“癌”这个字几乎很少出现。

难道中国在古时候,很少有人患癌吗?

癌从何来?

现代医学认为,各类癌症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细胞的异常增长。当人体内机体细胞在其内部或外在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疯狂增生、分化变异之后恶性肿瘤就产生了。

癌症英文是Cancer,它源出於拉丁文cancrum,意亦指是螃蟹,形容癌肿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如同张钳伸爪的螃蟹。

在中国,现存文献中宋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12世纪)最早使用了癌字并视为痈疽之一种。

此后《仁斋直指附遗方论》(1264年)对癌作了详细论述说:“ 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赘 ... ...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意思说:癌是体表的恶性肿物,外形凹凸不平,坚硬不移,一如岩石,有毒根深藏于体内。

从造字分析看,癌原作“岩”,读yán。古代中医将表面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如石的肿物(即较明确的恶性肿瘤)称为“岩”,例如“乳岩”(乳腺癌)。而古时“岩”字与象形字“嵒”(山上的石块)相通,后人再加上“疒”(“病”字偏旁),就成为“癌”了。象形字嵒加病字头疒(疒读nè),说明癌是一种病,且是恶病。

虽然命名的角度不同,但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癌症的意象都是顽固、猖狂、丑陋的,足见当时的人们对于癌症的痛恨与恐惧。

癌的命名,千奇百怪

中国医学所记载的癌症是可以观察得到、触摸得着的癌瘤。至于其他的体内脏腑的癌及恶性肿瘤,则在不同的学科内按其主要特征命名。

对癌症的命名主要是根据癌症患者后期身体的状况与癌瘤的形态,因此形成众多的名称。


根据癌症病人后期的身体状况命名

癌症病人后期,气血相逼,血脉虚减,身体日削,如树木之失于荣华,枝枯皮焦。《内经》 称之为“脱营” 、 “ 失精” 。

《素问 · 疏五过论》说: “ 凡未诊病者,必间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 不在脏腑 不变躯形 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 洒洒然时惊。 ”

根据癌瘤的质地、不同形态命名

岩: 岩,同癌,后世用岩者较为多见。岩生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名称。 生于乳房的岩称为乳岩。《妇人良方· 疮疡门》说: “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 ... ... 名曰乳岩。 ”

翻花疮: 皮肤肿瘤破溃,满肉突出疮口外翻,好似花蕊,故名。《普济方》卷 说: “ 或初生如饭粒,渐大而有根,头破血流脓出,肉反如花开之状,是为翻花疮。 ”

疳: 皮肤癌有的滋水琳漓不尽,既痒且痛,久腐不愈,或时津臭水,腐如烂棉,故称为疳。

石: 肿结按之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名称冠以石。坚硬如石的痈结称为石痈。《小品方》《医心方》卷引 : “ 有石痈者,始微坚,皮核相亲著,不赤,头亦不甚尖,微痛热,热渐自歇,便极坚如石,故谓石痈。 ”

茧: 生于唇部的结块,初起发硬,如痂,逐渐长大,白皮皱裂,状如蚕茧,为茧唇。《尤氏喉科心法》又称本病为 “ 茧唇风” ,即唇癌。

菌: 硬结肿起如豆,次状如菌,故名菌。生于舌上者为舌菌,即舌癌。《尤氏喉科秘书 · 舌菌》称之 “生舌上,或如木耳,或如菌状,其色红紫。”

石榴 : 肿结累累颗颗,状如榴子绽露于房,故名。《外科真诠》卷上称乳癌为 “ 石榴翻花疮” 。

鸡冠蚬肉: 因肿结如鸡冠蚬肉而得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卷:有眼病称“鸡冠蚬肉外障” 说: “ 此眼......生翳膜如鸡冠蚬肉,其肉或青或赤。” 本病包括眦部皮肤、 结膜基底细胞癌、 睑板腺癌。

防癌,从健康生活开始

由此可见,并不是古人很少得癌症,而是古代科技不发达,人类生存条件恶劣,死亡率很高,导致平均寿命很低。

据林万孝《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大约是: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

之所以古代的癌症似乎比今天少很多,是因为医疗卫生条件太差,大多数人来不及活到得癌症的年纪,就被感冒发烧等现在司空见惯的小病给带走了。

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虽然已经长寿了很多,但也多了要面临预防癌症的问题。研究发现,80%~90%的癌症与环境因素,如地理条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这个观念,应当深深地种在每个人的心里。

1、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菌,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2、少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熏肉、咸肉、咸鱼、腌酸菜、腌咸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3、不饮酒,特别是不饮烈酒。因为酒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多种致癌物质,酒精又能直接刺激口、舌、食道、胃、肠粘膜,可能致癌。

4、不吸烟。烟尘吸入气管和肺中,危害比空气污染大5万倍,烟雾中有多种致癌物质。

5、不要过度晒太阳。在阳光中有强烈的紫外线,久晒对皮肤有致癌作用。

6、不吃过热、过硬、烧焦或太咸食物、不喝过烫的水。因为它能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破坏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给癌变以可乘之机。

7、多吃新鲜蔬菜、吃饭不要过饱,控制肉类食物,体重不要过胖,这样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人生已经诸多不易,所以我们更要照顾好自己。

愿大家一生平安。

撰 文 | Luca

编 辑 | Luca

图 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