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真的会发生癌变吗?

文 / 人卫健康
2017-07-04 17:43

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本病在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不完全清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幽门螺旋杆菌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粘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自行将其清除,而造成慢性感染。据此估计,人群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大致相当于慢性胃炎的患病率。我国人群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50%~70%,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因此估计人群中成人慢性胃炎患病率在50%以上。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的演变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几乎均引起组织学胃炎。

长期感染(约5~25年)后,部分患者可有胃粘膜萎缩和化生。

这种差异大体上与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胃癌发病率差异相平行。如印度胃癌发病率很低,虽然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日本,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中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发生率很低;而日本是胃癌高发国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中胃粘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率也很高。我国上海(胃癌高发地区)与广州(胃癌低发地区)相比,也存在类似情况。

临床表现

约70%~80%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这些症状一般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此外也可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胃粘膜有糜烂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者常有疲软、舌炎和轻微黄疸,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

预后

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胃炎是H﹒pylori相关性胃炎,而H﹒pylori自发清除少见,因此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但多数患者并无症状。少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后者常合并肠化生,少数可合并异型增生。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补充抗氧化剂等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部分患者的胃粘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绝少数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经历长期的演变可发展成胃癌。大约15%~20%的H﹒pylori相关性胃炎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以胃窦炎症为主者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多灶萎缩者易发生胃溃疡。

【视频内容来自医学微视,文字内容来源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科学》,主编 王吉耀】